但没有想到居然有一个太子。
看着目瞪口呆的诸位将领,郑朗精密的大脑在逐一分析。
不考虑眼下,眼下对宋军肯定有利。
元昊第三子还没有出生,但已有了两个儿子,另一个儿子也是野利皇后所生,就算失去李宁明,还有一个宁令哥,可终是自己的亲侄子,野利遇乞会发疯的。自己会更有机会,扩大胜利果实。
关健是以后,自己将这个太子放在泾原路,会有什么结果。
若不是狄青可能抓到这个太子,郑朗几乎都不注意他。
如果可能,郑朗甚至愿意扶持这个软弱的太子上位。
但是不可能的,即便他不练气功,元昊也不会将国家交给这个又软又弱的儿子手中。
实际意义不大,大的是象征意义。
会极大的鼓励国人士气,但另一边李元昊同样也会发疯。他宁肯儿子自杀,也不愿意儿子落入宋人手中遭到羞侮。
那么会象历史上那个疯女人梁太后一样,不顾国家后果,发动三十万四十万大军攻击泾原路。
其实也是一次机会,只要举国对自己进行支持,让秦凤路与环庆路军队对自己进行支持,再从京城调来十万到十五万禁军,与大量武器物资,那么就可以在泾原路与元昊一战决胜负。
关健朝廷会不会支持自己?
即便支持,能不能迅速决定下来,否则即使派出援兵,迟了也来不及。
还有,与西夏打了三年,两国国力都受到伤害,契丹人要来捡便宜果实了。
他们还是没有勇气出军进攻宋朝,也怕输,但会派出使者前来敲诈勒索。一旦两国将所有筹码押在泾原路之战上,契丹人会不会乘京城兵力空虚时,向宋朝发起进攻?
郑朗也不大好说。
若是再过几年,契丹人得到好处,另一边李元昊来了一个当头棒喝,也许情况是两样的。
现在的契丹又怕死,又自大,很难保证他们最终不会出兵。
或者将这个实际没有作用的太子押到京城,那个麻烦更大,好不容易将兵力聚在泾原路,但元昊会举国之兵,攻打延鄜路与环庆路,反正儿子讨不回来,不如拿宋人泄愤。更是两败俱伤。
郑朗精密的大脑反复地在推算。
算来算去,皆难有很好的结果。激怒元昊,必定是玉石俱焚。
但最先焚的是自己与泾原路百姓。
种种后果推算后,写了一封奏折给朝廷,有可能会捉住西夏人的太子,要么依我的主意去做,将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