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 疑问品(7 / 8)

,有些活跃外,有的宗派没落,还有的宗派不得不与时俱进,比如净土宗的教义变得更简单,华严宗、唯识宗与律宗教义也在改进。禅宗又分成几个流派,沩仰宗、法眼宗、云门宗、曹洞宗、临济宗,临济宗中后来又分出杨岐、黄龙两派,称为五家七宗。

禅宗也在改变,因为士大夫不满佛教种种做为,许多士大夫排佛,范仲淹、韩琦等重量级的士大夫对佛教皆是很反感,因此有的禅宗弟子刻意吸纳儒教思想,苏东坡以释释儒,他们是以儒释释。最有代表姓的是契嵩,现在名还不显。因此郑朗有此一问。

大和尚老实地回答道:“贫僧受业师乃是临济宗弟子。”

“单提直指?”

“是。”

“什么单提直指?”杏儿好奇地问,她也信佛,知道一些,四个字有可能代表很多含义。

“单刀直入、棒喝交驰、龙骤龙奔、星驰电掣、卷舒纵擒、杀活自在、剿绝情识,听明白没有?”

“奴没听明白。”

“没听明白,以后就不要学佛了,”郑朗不顾大和尚翻白眼说道,其实这些词眼是指这一宗派机识峻烈,或者说只汝自心,更无别佛,出自坛经,但有上下文的,偏偏这一宗拣出这八字当作立宗真言,说俗白一点,只修自己的心,什么佛祖菩萨,滚一边去。刚霸如此。

又转向大和尚道:“韦公曰:‘和尚所说,可不是达摩大师宗旨乎?’师曰:‘是。’公曰:‘弟子闻达摩初化梁武帝,帝问云:“朕一生造寺度僧,布施设斋,有何功德?”达摩言:“实无功德。”弟子未达此理,愿和尚为说。’师曰:‘实无功德,勿疑先圣之言。武帝心邪,不知正法,造寺度僧,布施设斋,名为求福,不可将福便为功德。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大和尚可曾记得?”

出自坛经疑问品第三。

这是一本很特殊的佛典,佛教传统,只有佛祖言教的著作才能称为经,弟子与佛教徒的言论只能称为论,但这本佛典却是慧能的言论,可见禅宗的壮大。

它也是中国唯一佛教弟子的“经”。

意思是说韦刺史问慧能,梁武帝一生造寺无数,达摩却说无功德,韦刺史不解,慧能说功德不在求福修福,而是修身中,梁武帝造寺,甚至用出家强迫大臣布施的行为是邪。

这一言论很得郑朗赞赏的,尽管坛经第一品说禅宗北宗为了一件衣服,种种追杀慧能的行为未免过于气量狭小,甚至郑朗有些不相信。

不要问我为什么排佛,首先将这个问题回答出来。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