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何问题在于,他这高升也是实情,饶是杨一清也不可否认,李东阳对他有提携举荐之恩。
这下子,李东阳是真绷不住了。
那一战,杨一清亲率轻骑自平凉昼夜行军,抵御南下北虏入侵并发动奇袭,大破北虏立下军功,击退蒙古军的进犯。
李东阳和刘大夏这些湖广乡党的所作所为,杨一清虽然远在边地但也不是毫不所知。
原因无他,唯党争耳。
眼见杨一清不为所动,他立刻紧追不放地质问道。
这官儿是越做越大了,但杨一清这心里面却越来越不安。
然而杨一清这个兵部尚书,到底是实权大司马,即便是李东阳也不敢在他面前摆谱,所以只能干笑一声,然后黑着脸起身离去。
紧接着朝中的李东阳和刘大夏就开始为他邀功了,朝廷不得不捏着鼻子给了他一個“三边总制”的实权高位,总制延绥、宁夏、甘肃三镇军务(陕甘总督)。
他唤来一名书吏,想要找杨廷和议事。
杨一清那是百口莫辩,只能将满腔火气都对准了李东阳。
“食君之禄自当忠君之事,老夫也是因为那中山侯行事太过暴虐不仁,堪称酷吏典范,所以才会对其厌恶痛恨,仅此而已。”
“真是如此吗?”杨一清毫不客气地直言道,“公是公,私是私,西涯你现在公私不分,迟早会惹出大祸的!”
李东阳身子骨本来就弱,这一气之下更是咳嗽不止。
当年杨一清升任山西按察使司佥事,改陕西副使督学,在陕西任职八年,平时空闲时考察边疆战事,印证自己所学,因此积攒下了边略经验,此后入朝,任太常寺少卿,后进南京太常寺卿。
李东阳怒骂一阵,又剧烈咳嗽了起来。
此话一出,气氛顿时变得尴尬了起来。
按照正常流程,杨一清本来不会如此青云直上的,奈何即便他不愿意,身在官场却难以独善其身,时任兵部尚书的刘大夏一再举荐,杨一清因此升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担任陕西巡抚,负责督理陕西马政,期间平定边疆进犯、弹劾贪庸总兵武安侯郑宏,并裁减镇守中官费用,使得军纪严明。
“西涯,你一直都了解我这个人,我只想精忠报国,不愿参与朝堂争斗。”
“应宁这是说的什么话?”
随着刘健和谢迁致仕,内阁里面现在就剩下了他李东阳和杨廷和二人。
“罢了罢了,老夫也知道这并非你本意,但如今朝堂局势不明,时雍(刘大夏字)又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