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各方反应(1 / 4)

大明第一莽夫 朕闻上古 3198 字 11个月前

兵部值房。

李东阳愤怒地将茶杯摔在了地上。

“老夫就不明白了,为什么太后会突然出手,助那个该死的莽夫?”

刘瑾何许人也,哪能将朱厚照的话真个记在心上啊,一出了乾清宫,立刻就给李东阳传去了消息。

这也是为何李东阳会黯然率群臣退去的原因。

“如果不是这太后娘娘出手相助,那汤昊今日必死无疑!”

“现在好了,汤昊被打入诏狱,根本不交给三法司,陛下这分明就是在庇护于他,此獠迟早还有起复的机会!”

坐在李东阳对面这人,面容略显清瘦,但双目炯炯有神,浑身书卷气息,却身材极度高大,再加上此人瘦削,这身高更显突出,往那里一坐,堪称气度不凡。

此人正是现任兵部尚书,执掌天下戎政的大司马,杨一清,字应宁。

“应宁,你为何还能坐得住啊?”

这一来二去之间的腌臜事情,当真是难以说清。

说实话,杨一清实在是不想掺和这些朝堂争斗。

现在更是好得很,不经过他杨一清同意,连声招呼都不打,直接将他杨一清给弄来了朝堂,做这执掌天下戎政的兵部大司马!

至于议什么事,当然是联名上书请求陛下召新人入阁了。

越是如此,杨一清就越是不安。

“毕竟你杨应宁功勋卓著,而且熟知边事,这是朝野上下人尽皆知的事情,由你继任兵部尚书一职,天下信服!”

而杨廷和虽然资历尚且,但他到底是帝师,再加上国朝不能任二职的惯例,李东阳一做了这内阁首辅,他就不得不将翰林院转交给其他人执掌,而杨廷和无疑就是最佳人选。

然后就是蒙古小王子获悉大明王朝换了一个小皇帝,想要试试这个小皇帝的成色,顺便南下劫掠一番打打秋风,却不料被杨一清迎头痛击。

到了这一步,杨一清就算是跳进黄河都洗不清了,朝野上下包括皇帝陛下都会默认为他就是李东阳的党羽!

回到内阁值房,李东阳暴怒到了极点!

他怎么都没有想到,杨一清竟然如此不给自己面子!

什么“公私不分”,轮得到你一个“西南蛮夷”(杨一清祖籍云南)来教训老夫吗?

倘若不是见你杨一清能力凸出,我等又岂会一而再再而三地提携举荐于你?

可你杨一清倒好,不思回馈我等的提携之恩,现在倒是装起什么清高来了!

真是岂有此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