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州水城。
宣城伯卫璋坟墓前。
汤昊静静地看着一个相貌硬朗的年轻男子。
这是卫璋之子卫錞,刚过二十岁,先前一直在京军中任职。
获悉父亲卫璋战死,卫錞就立刻致仕赶了过来,按照孝礼制度他得给亲爹守孝三年。
汤昊今日特意前来祭拜卫璋,也算是给这个汉子一些体面。
说实在的,卫璋这辈子忍气吞声,默许边雄等人的所作所为,哪怕是事出有因,可到底是犯了错的。
但这之后,卫璋选择弃暗投明,成功让汤昊了解清楚了山东局势,而后卫璋又亲自巡视清查海防三大营,甚至为了全歼那些突然来袭的四千余倭寇,不惜以身做局死死地咬住了他们,最终得以将其全部剿灭,立下了大功一件!
所以,世人当如何评价这位宣城伯呢?
如那英国公张懋一样,生平无他艺能,无甚成绩,军政不举?
汤昊神情怅然地摇了摇头,端起酒水倒在了地上。
“你这家伙,何苦如此啊?”
“你又何苦如此行事,非要白白搭上自己这条命呢?”
既然倭寇都能够乘着他们那小破烂船来到中国沿海地区,那中国宽大而且可以逆风而行的战船,为什么不可以去往这些倭寇的老巢呢?
倭患如同顽疾,贯穿于大明王朝的始终,甚至一度被拔高到了与“北虏”齐名的地步,不过现在的倭寇,还不是嘉靖朝那些什么“嘉靖大倭寇”,劫掠的也是山东辽东等地,而不是大明中后期的浙江、福建、广东诸省等沿岸地带。
这些外邦藩属国的船只可分别通过相应的港口登岸入华,而去往这些国家的中国船只也由此出发。
汤昊也没有打算这么做,剿倭罢了,又不是去灭国!
汤昊上前将卫錞给扶了起来,然后温声安抚道:“锦衣卫这边传来了消息,朝廷给你爹的追封还算可以,追封宣城侯,谥号“壮勇”,该有的死后殊荣一个没少!”
卫錞眼角不断有泪水掉落,却坚强地告诉了汤昊实情。
“若非侯爷主动请求出兵剿倭,只怕家父这辈子都没有机会挺直腰板了,是侯爷给了他这个机会,他这也算是……求仁得仁了!”
因为大明与倭国之间存在勘合贸易,所以两国往来也比较频繁,有着一条专门的航线。
“本侯都告诉过你了,会出海剿倭,杀光这些杂碎!”
现在劫掠袭扰山东之地的倭寇,应该还是那群朝鲜冠名的“三岛倭寇”,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