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四章 开门!市场经济!(3 / 6)

吗?

没有用。

赵官家们那是吃不得一点亏!

准确的说,没有占到便宜就算吃亏了。

在这种心理驱使下,一个茶法从立国开始就折腾到现在,来来回回折腾了十几次。

所以,士大夫们,早就在盼着,能出一个无为而治的明君了。

对很多人来说,皇帝不折腾,就已经足够了。

而现在这位少主,不仅仅完美满足了他们的幻想,甚至还主动说出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样的至圣之语!

这不是圣明天子,谁能担得起圣明二字?

他们就只听着少年天子对着帷幕内的两宫说道:“太母,孙臣是这样想的。”

“是不是可以在汴京附近,找一个地方做个试点。”

一个新名词出现了。

试点!

很形象的称呼!

也适合熙宁变法以来的大宋朝政格局——其实,熙宁变法开始的时候,所有法令都会先在汴京城试行,然后推广到开封府,最后才普及全国的。

就像保马法,一开始在开封府内试行的时候,对养马户的财产要求是做出了很强的限制的。

所以,富户们乐意养马。

于是一开始其实反响不错。

后来……后来地方官不顾现实,强行追求政绩。

再后来,王安石罢相,保马法从一个养马的政策,彻底沦为了敛财的工具。

养马,已经是次要的。

怎么从老百姓手里搞钱,成为了保马法的第一要素。

就像吴居厚在京东都路玩的那些伎俩,纯粹就是冲着搞钱而非养马去的!

“就在京东都路,寻一个地方罢。”少年天子自顾自的说着。

“命当地的厢军与地方富户,或以斗纽,或用带泄之法,约为营生,承接来自官府的差役。”

“不拘是修桥补路,还是兴修水利,仰或者转运钱粮,皆委彼等为之,地方能负担,则地方负担,地方不能,则上中枢都堂,由都堂审核,出封桩库钱供给之。”

“如此,厢军可得安置,官府不必扰民,百姓也能得利!”

开门!

市场经济,自由竞争!

这是赵煦早就想做的事情了,也是他认为,目前来说,在大宋王朝这艘破船上,能打的补丁之一。

韩绛和吕公著听着,互相看了看彼此,然后咽了咽口水。

他们感觉自己的心脏,似乎在扑通扑通的跳动。

作为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