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未来艺术形态(5 / 10)

学霸终结者 浙东匹夫 8504 字 2021-06-06

余自学的,对于社会人文的理解,则几乎全靠个人丰富的阅历支撑。

顾莫杰今天说的这些,显然太务虚了。

“你是说,有我这样的人,或者如你们中国有周洁伦那样的人,红极一时,是我们个人的幸运,但是是国家的不幸么。”

“不是这个意思。”顾莫杰在镜头前把玩着高脚杯,目光虽然看着屏幕,却没有焦距,似乎他的双眸焦距对准的是一个很深邃辽远的所在。

“艺术的创新,当然要契合社会形态的层次。95%以上的人民还在以生存为主要追求的时候,盲目提供阳春白雪的东西当然是不切实际的。能够在媚俗的基础上,稍许微创新一点,让世人在可以看懂的前提下,微微提升一些个性和文化内涵,比创新那些曲高和寡的东西,更值得尊敬。

据我所知,前年中国国内就有一个原本挺孤高的音乐人,高小松,看了方文山的词之后,一时彻悟了不少,写了个通俗的、又微微历史风的《彼得堡遗书》,虽然俚俗了一点,但是至少让更多人愿意去品味历史。去年还有个在论坛上连载的家伙,写了个《明朝那些事儿》,真较真专业性、准确性,不值一提。但是我们不能否认这种微创新在‘增加受众土壤’方面的成功。没有这种人奠基,某些氛围就只在专业学术的圈子里打转、不能让人民引起兴趣,不也是一种遗憾么。”

“那你究竟想说什么呢?”宝儿的目光有些游离,似乎顾莫杰的话引起了她的思考,又让她抗拒。

“我想说的是,这些东西的存在,包括你的歌,周洁伦的歌,一切‘让高雅更通俗’的东西,都是有其存在的历史价值的,至少在历史的这个阶段,我们绕不过去。但是我们不能永远只追求这些,中国人和韩国人也总有富起来的那一天的,总有跨过中等收入陷阱的那一天的。

我们不可能听二十年‘月亮之上’这样的东西,我们的民族也不可能停留在‘20年后还有那么多脑残粉’,当大多数人物质生存无忧、还有余力追求自己的个性和分别心;当随着技术的进步、个性化和定制化的文化艺术产品变得相对容易得到。到了那一刻,今天的娱乐模式也好,传媒模式也好,互联网社交模式也好,都会被推翻。

马风、马花藤、拉里佩奇,甚至是李休满,这些人已经老了,他们的事业到2020年代就差不多巅峰了,他们可以不用考虑下一个时代、一个人人不愁物质生存时代的社会需求形态。但是我们还年轻,我会在2020年代之后,继续站在这个世界的巅峰。所以今天马花藤可以做的一些事情,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