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未来艺术形态(4 / 10)

学霸终结者 浙东匹夫 8504 字 2021-06-06

揶揄。

“那倒要聆听高论了。”

“我觉得,在美国或许不会流行起类似于‘月亮之上’这样的‘神曲’,也不会流行起‘传奇’这样的游戏。究其原因,欧美人是先富起来、先建立了差异化的精神消费需求,然后才通了网。而东亚除了日本之外的国家,则是还没来得及富起来,就先通了网。”

“然后呢?”

“然后当然是为各种以传唱难度低著称的乡土风音乐和以练级枯燥著称的网游,提供了病毒式扩散的土壤。”

“我没太明白。”

“就像在中国,刚富起来的人还以穿‘驴’牌为荣,但是过几年,等到驴牌被菲佣级别的人穿滥之后,有钱人就不会满足于用驴牌装逼了。或许10年之后的中国,会和10年之前的台弯那样,以‘追求小众品牌、追求设计感、追求与众不同的个性’为目标,体现自己的品味。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首先要有满足生存(生理、安全)需求,那叫温饱;而后才是社会尊重需求,那叫小康;最后才轮到自我价值的实现。

大多数中国人,还停留在把80%的钱用在生存需求上、把20%的钱花在文化与社交尊重上的层面。所以文化娱乐的消费只停留在‘有容易唱的歌可以听’、‘有容易看懂画面又绚丽的电影可以看’、‘有简单上手画面也不错的网游可以玩’,先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再解决好不好的问题。

但是在美国——我不知道你去过几次美国,对那里熟不熟——我看到的是人们只把20~30%的钱花在生存上,虽然他们也天天欠债、还贷款,可是那些钱都是用在自己的发烧爱好、个性追求上面。只有一个国家的人民普遍到了这个层次,这个国家的小众文化定制产业才会发达起来——就像穿驴都穿不出个人个性了,别人看到你穿驴也丝毫不尊重你甚至鄙视你了,你才会追求高档裁缝的私人定制。

一旦社会到了那个层次,大家就会以听‘洗脑魔音’为耻,也不会再有那么多不理智的偶像‘脑残粉’。一个有大神的社会,是大神的幸运,但是是社会的悲哀,因为这个社会还不需要个性,人们还在为物质上稍微活好一点奔忙,没空理会自己的‘分别心’本能。”

宝儿听得很认真,全程没有插嘴,但是说实话,这番话她理解起来少许有些困难了。她是个很聪明的妹子,小时候成绩很好。但是作为艺人,因为出道太早,正式读书读到初二就不读了。后来虽然参加了韩国外侨学校的高中毕业考试,但是后面几年都是自己唱歌写歌之余业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