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书提及青苗法的弊端,曾公亮更为大为触动。林昭当时是地方官,青苗法的具体推行状况自然最清楚不过,再者,他是王安石的亲信,连他都觉得有不对,事实可见一斑。从那时起,曾公亮开始动摇。态度开始转变,只是劝阻有用吗?
曾相公只能报之以无奈的微笑。要是有用,文彦博和司马光还用得着被迫离开你汴京吗?即便自己是首相,又有什么用呢?只是出陈升之那般退缩也不是办法,必须要做点什么,从熙宁三年开始曾相公开始有了这个想法。
加之随着变法的推行,王安石变得越发的强势,影响和权势都越来越大。使得曾公亮的权力和地位不断下滑,首相也变得有名无实。曾公亮嘴上不说,可心底里自然是不痛快的。故而心中的一些想法就更加坚定了,只是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来复出。
林昭的案件无疑是个绝好的契机,王安石因此受到牵连和打击,曾相公所扮演的角色不突兀,恰到好处,顺理成章的介入,然后顺理成章的复出。
今日站在朝堂上,曾公亮一直没有发言。或许他对军事不太懂,可是政治和权谋方面却是老手,下面的人到底在争执什么,他一眼就看清楚了。
曾相公觉得,这又是一个契机!
“陛下,臣以为该出兵反击,打击西夏狼子野心,捍卫我大宋疆土与尊严。”
曾公亮的话,立即在朝堂上引起震动。首相的建议,绝对是有分量的。
在曾公亮看来,西北的局势必须要遏制,花钱买和平可以,要是要有底线的。不能让西夏这样得寸进尺,必须要振奋一下士气,然后再坐下来谈。
再者,曾公亮也是想要借此,让变法暂时缓和。也许官家和王安石都该冷静下来,狂热散去之后再慎重考虑一下。基于内政和外交的需要,都需要出兵开战。
赵顼神情微微一动,也敏锐地感觉到了曾公亮和以前不一样了。要是放在以前,他的话不会讲得这么直接,没有一点圆滑甚至模棱两可的感觉,也就意味着没有丝毫回旋的余地。曾相公的发言,无疑是让主战派占了上风……
“王安石,你以为呢?”赵顼有些无奈,最信赖的王安石是什么想法也很重要。
百官也顿时来了精神,这何尝不是一次曾相公和王相公的正面交锋呢?结果可能直接影响到以后的朝堂局面,故而众人都拭目以待。
“臣以为该出兵反击,给西夏沉重一击!”王安石的回答让许多人大跌眼镜,惊讶不已。包括赵顼在内都有几分不可思议,原以为王安石会坚持主和的,毕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