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依旧是西部最大的城池,因为由悠久的历史,矗立在关中大地,渭水之畔。经过宋朝开国百年的休养生息。也已经有所恢复。但是因为长期与西夏作战的关系,整个陕/西路的情况并不是那么好。
林昭无暇在这座古城寻找昔年遗迹。感怀历史的沧桑,而是带着使团继续前行。
过了长安,沿着渭水直奔上游的关中门户大散关。
关中素来有四塞之地的说法,大散关实际上就是关中的西部门户,位置十分重要。
在此之前,经过的渭水平原,无论是道路还是安全都不必担心,还是相当舒服的。早前在杭州,苏轼曾经提起担任凤翔签判时的经历,对关中情形多有介绍,林昭多少熟悉一些。
“伯洲,你看渭水沿岸都是大片的农田,八百里秦川天府之国果真不假,当真是物产丰富啊!”林昭瞧着沿途大片已经成熟,正等待收割的农作物,笑着一声感叹,很是欣喜。
出乎意料的是,身边的苏岸却是一脸凝重,脸上没有半分笑容。
林昭立即察觉到其中异样,问道:“怎么了?哪里不对吗?”
“公子,农田丰收固然是好,可是要分地方,此处若全是农田,怕是就有些不妙了!”苏岸说话时间的神情很严肃,似乎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
“怎地?”林昭还是有些疑惑不解的,甚至还有些一头雾水的感觉。
苏岸道:“此处已经接近大散关,再往前便是环庆路,是与西夏对敌的前线。公子应当知道,防御西夏,骑兵十分重要。”
对此林昭完全理解,毕竟他们这次去河湟吐蕃,就是冲着马匹的。
“除了向川滇吐蕃购置战马,朝廷也在各地实行牧马监,开辟牧场饲养马匹。毗邻西夏前线的陕/西路该是重点才是,尤其是靠近大散关的地方,理该是饲养战马的牧场才是,何以会是大片的农田呢?”
宋朝为了解决战马缺乏的问题,曾经要求过一些百姓养马,供应马匹需求。但是民间的圈养之法,成本高,难度大,马匹的素质也差了许多。想要供应军队的需求,还是要牧场放养的马匹才是。
但失去了幽云十六州以北的土地,西夏又盘踞西北,宋朝严重缺乏草原养马地。因而骑兵也非常缺乏,在辽国和西夏的战争中,始终处于劣势。
为了改变这个趋势,宋朝在临近前线的北方各地,设立牧马监,专门划出土地开辟为牧场,进行马匹饲养。
比如河北路,以及防御西夏前线的陕/西路都专门开辟了马场,专司马匹饲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