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空、截击为主的重型战斗机,将配备大功率对空搜索与跟踪雷达,携带远程空对空导弹作战。在此战术指标之下“联合先进战斗机”的基础指标被一再提高,最终变得根本不像战斗机。
结果就是,这种战斗机在一九六七年底首飞的时候,是一个重达四十四吨的庞然大物。
显然,这绝对不是海军想要获得的战斗机。
要知道,即便是已经建造完工的核动力超级航母,也无法搭载这么大的战斗机,更别说正常使用了。
此外,受发动机限制,这种所谓的战斗机,实际上根本没有空战能力。
结果就是,这种后来被命名为J-68的战斗机彻底演变成了战斗轰炸机,而不是空军与海军都想要的制空战斗机。
当然,也正是J-68的失败,才让J-66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说白了,如果J-68没有失败,完全达到了空军提出的战术xìng能指标,空军绝对不会屈尊采购海军的舰载战斗机。
丁明聪的蛮横干预,让空军与海军浪费了好几年的宝贵时光。
要知道,在中德冷战期间,一种新式战斗机的研制周期也就只有几年,而中**队浪费几年时间,意味着被对手甩开了距离。
所幸的是,并非所有努力都没有意义。
通过研制J-66与J-68,以及之前的折腾,〖中〗国的军工企业在航空发动机、雷达火控系统与航空材料技术上有了更多的积累,而且通过J-68了解了可变后掠翼等新式气动布局的巨大价值。
说白了,如果没有六零年代的积累,也就不可能有七零年代的爆发。
仅仅数年之后,〖中〗国海军就获得了xìng能卓著的J-72型舰载重型制空战斗机,而J-72也因此成为了世界上第一种第四代喷气式战斗机。在经过了数次改进之后,J-72到二十世纪末都是最出sè的制空战斗机。〖中〗国空军也在一九七八年获得了J-77型重型制空战斗机,并且一直使用到二十一世纪。更重要的是,J-72与J-77,以及海军的J-83与空军的J-81上所采用的涡轮风扇式喷气发动机、多普勒火控雷达、可变后掠翼、全复合材料蒙皮等等新式技术与新式设计,在J-66与J-68的研制项目中就已经有所涉及,要不然〖中〗国的战斗机制造企业也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让这些影响了第四代战斗机,或者说是第四代战斗机的标准技术达到实用的程度。
更重要的是,由丁明聪提出的“装备效益”概念,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