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舰。
当时。美英海军也对雷达干扰设备做了研究,探明了其主要工作原理,因此找到了对抗干扰的办法。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让火控雷达取代搜索雷达。
主要就是,这两种雷达的工作频率不同、波长不同,因此主要对付搜索雷达的干扰设备不见得能够对付火控雷达。
更重要的是,那些飞来的炮弹都落在了英舰附近,偏差只有几百米。也就是说,正在开火的德舰肯定使用了火控雷达。不然不可能在夜间达到如此高的jīng度。显然,德舰的火控雷达没有受到干扰。
很快。“前卫”号的火控雷达就探测到了两艘战舰,而且是两艘庞大的战列舰。
显然,正是两艘“腓特烈三世”级战列舰。
问题是,这两艘德舰在二十二公里之外。
更重要的是,两艘德舰已经排成了战列,而且占据了最有利的位置,而还处在海峡航道内的本土舰队根本没有做好交战准备。当时,本土舰队的六艘战列舰排成纵队,最前方是旗舰“前卫”号,接下来是“乔治五世”号、“安森”号与“豪”号三艘英国战列舰,最后面则是“马萨诸塞”号与“亚拉巴马”号两艘美舰。更要命的是,航道只有五百米宽,因此只有最前面的“前卫”号能够用舰首的四门主炮向德舰开火,而后方的五艘战列舰都因为shè界受到遮挡而无法开火。
坎宁安没有慌张,非常冷静的下达了加速命令。
此时“前卫”号距离航道出口还有大约五公里。如果全速航行的话,只需要六分钟就能离开航道,进入开阔海域。
问题是“前卫”号并非全速航行。
在通过多佛海峡的时候,本土舰队的航速只有十二节。
事实上,这也是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所能达到的最高航速了。要知道,即便以十二节的速度航行,哪怕航向只偏差了五度,也只需要几分钟就能冲出安全区域,也就有可能撞上航道附近的水雷。别忘了,大型战舰都不够灵活,而且舵效并不高,在舰长下达了转向命令之后,不可能立即转向,中间会有一个时间差。战舰在这个时间差内航行的距离,绝对不能超过安全范围。由此,也就决定了战舰在航道内的最高航行速度。只要高于这个速度,那么就有可能遇到危险。
从十二节加速到三十节,就需要好几分钟。
也就是说“前卫”号大概需要十分钟,才能进入开阔海域。
在这十分钟内“前卫”号只能用四门主炮进行还击,而且这也是本土舰队所能动用的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