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限度的降低了生产难度,只要采用更好的材料,比如用高强度合金钢制造装甲,其xìng能绝对不会差到哪里去。
以一九四二年初的情况来看,红俄就算能够撑过一九四二年,也很难坚持到一九四三年底,在一九四三年夏季战败的可能xìng非常大。
对美英俄轴心来说,红俄在一九四三年战败,绝对是无法接受的结果。
事实上,到了一九四二年,英国的处境也极为凶险。
大陆战场上,中德军队已经开始协同作战,每当德军发动大规模会战,中**队就会采取行动牵制俄军,而每当中**队发动大规模进攻,德军也会以类似的方式让俄军无法增援东线。更重要的是,中德军队在中亚会师的兆头已经十分明显,而这意味着红俄将丧失最后的希望。
当然,这也意味着,德军随时有可能回头对付英国。
只是,在一九四二年,英国首先考虑的不是跨海登陆的德军,而是来自空中的威胁,即持续了一年多的战略轰炸。
从一九四一年十月开始,针对英国的战略轰炸就升级了。
主要就是,中国生产的四发重型轰炸机开始装备德意志第二帝国空军,而且首批飞行员都来自中国。
在一九四一年的最后几个月里,德军组织了十多次大规模轰炸,几乎摧毁了半个伦敦。
其实,这还是次要的。如果遭到轰炸的只有伦敦,哪怕整个伦敦都被炸成废墟,英国也能坚持下去。原因很简单,伦敦早就不是英国的工业城市了,因此伦敦遭受的损失对英国的工业生产没有太大影响。
要命的是,德军轰炸的不仅仅是伦敦,甚至没有主要轰炸伦敦。
随着对英轰炸行动升级,加上轰炸进行得比较顺利,德皇威廉二世再也没有对轰炸行动指手画脚,更没有横加干预。结果就是,帝国空军可以按照最优的方式来安排轰炸行动,即重点轰炸英国的工业城市。
这下,英国的工业中心城市遭殃了。
到一九四二年初,伯明翰、曼彻斯特、考文垂、利物浦、利兹、布里斯托尔等大型工业城市都遭到了数次、甚至是十多次轰炸,而且遭受轰炸的主要就是工业区、以及邻近工业区的居民区。
根据英国当局的统计数据,仅在一九四一年,就有近五万人在轰炸中丧生。
这其中,大部分都是产业工人。
轰炸,还导致英国工厂的开工率大幅度降低。很多时候,一次错误的防空警报,就能让工厂停工半天。
虽然没有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