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也不会少到哪里去,物资消耗量也在一千万吨左右。
也就是说,美英在一九四一年提供的援助,连半场会战都打不了。
在一九四一年,德俄战场上一共打了三场大规模会战,还有数不胜数的小规模战役,俄军的物资总消耗量高达数千万吨。
显然,美英提供的援助,不过是杯水车薪。
当然,也有人认为,美英提供的援助至关重要。比如,在欧洲领土丧失大半后,红俄的工业几乎停顿,即便有大量工厂提前搬迁到乌拉尔山以东地区,但是恢复生产的工作进行得并不顺利。当时,红俄最缺的不是自然资源,而是一种“人造资源”,即电力。要知道,在乌拉尔山以东地区,根本没有多少发电站,而建造发电站又不像搬迁工厂那么容易,所以红俄的高耗电工业产品的产量一直非常低。这其中就包括电解铝,而铝又是制造飞机的战略资源。在一九四一年,美国提供给红俄的无偿援助中就有十万吨铝锭,而这些铝足够制造数千架战术飞机。可以说,如果没有美国提供的十万吨铝锭,红俄的飞机制造厂就只能用木材来制造飞机了。
美国的援助有多大的意义呢?
在一九四一年,红俄总共制造了七千余架飞机,绝大部分都是战术飞机,而这些飞机消耗掉了大约十四万吨铝锭。
也就是说,红俄制造飞机所用的铝,有七分之五来自美国。
不可否认,美国提供的援助确实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但是绝对不能高估其价值,因为红俄不可能凭借美英的援助打赢这场战争,如果自身实力不济,即便北大西洋航线上没有数以百计的潜艇,红俄依然会战败。
可以说,红俄战败的迹象在一九四二年就暴lù了出来。
年初的时候,德军在斯大林格勒附近缴获了几辆俄军的新式坦克,即t-34-85型中型坦克。最初的时候,德军非常震惊,因为这种安装了八十五毫米高压坦克炮的坦克,具有十分凶悍的火力,能在两千米内打穿所有德军坦克的正面装甲。只是,在深入研究后,德军就没有那么惧怕这种坦克了。除了粗制简陋之外,t-34-85采用的竟然是普通的表面渗碳钢,而不是高强度合金装甲钢,其防护能力十分低劣,即便在两千米外,德军的“黑豹”坦克也能轻易洞穿其正面装甲。
后来,这批坦克中的几辆送到了中国,而中国长春车辆厂在此基础上,研制出了大战期间最著名的“东北虎”式中型坦克。必须承认,t-34-85的基础设计非常出sè,在保证了基本xìng能的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