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后遗症(2 / 4)

帝国风云 闪烁 3202 字 2021-06-11

国与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提议,在完成了细节谈判之后,中日两国将在一九三三年底,也就是十二月三十一日之前签署停战条约。

事实上,根本没有拖到年底。

要知道,真正拖不起的是〖日〗本,而不是〖中〗国。

十月二十日,〖日〗本当局就通过美国与德意志第二帝国向〖中〗国发出外交照会,表示接受在大体框架内达成的全部协议,希望尽快与〖中〗国签署停战条约,并且愿意在〖中〗国当局选定的地点签约。

既然〖日〗本已经服软,冯承乾与吴铁生也没多摆架子。

不管怎么说,美国与德意志第二帝国都已卷入,而且〖日〗本在停战条件上做出了让步,也就没有必要拖下去了。

当时,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

根据冯承乾收到的情报,〖日〗本正在加紧修复那几艘在海战中遭到重创的主力舰,甚至开始维修“加贺”号与“赤城”号航母。虽然这份情报明显有误,比如当时“加贺”号与“赤城”号都在神户港内,根本没有开始维修,也没有办法维修,最快要到一九三四年,神户造船厂才能腾出船台,但是〖日〗本海军正在恢复元气,而且很有可能在一九三四年获得挑战〖中〗国海军的能力。要命的是,即便到一九三四年,〖中〗国海军的实力也不可能恢复到战前水平,甚至不会有所提升。原因很简单,〖中〗国没有维修主力舰的工业实力,所有在战争中受损的战舰都得送往德意志第二帝国进行维修。更重要的是,德意志第二帝国早就宣布中立,所以不大可能在战争期间替〖中〗国维修战舰。

到此,冯承乾也得考虑诿结束这场战争了。

十月三十一日,中日两国全权代表在上海见面,于当天下午正式签署了《中日朝鲜半岛与东海停战条约》。

条约的主要内容与当初商定的框架协议完全一致。

十一月一日凌晨,中日正式停战。

对〖中〗国来说,这是一场了不起的胜利,更是近百年来,首次在对外战争中取得的重大胜利。

十一月一日,〖中〗国全国放假一天。

当天,〖中〗国的各大城市都举行了欢庆活动。连一些偏远乡村的农民也在为祖国取得的这场伟大胜利欢乎雀跃。

十天后,第一批入朝军队回国,在丹东受到了民众的热烈欢迎。

当时,甚至有很多人从其他地方赶来,专门迎接凯旋归来的将士。

与陆军受到的热烈欢迎不同,海军要低调得多。

十一月二日,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