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算上其他因素,这两年间取得的成就,恐怕相当于平常情况下十年、甚至二十年。
当时,〖中〗国获得的不仅仅是大批工厂,还获得了其他好处。比如,在这些工厂里劳作的工人超过了一百万,算上民族企业、手工作坊的工人,〖中〗国的工人队伍达到五百万,总量甚至超过了荷兰、西班牙与意大利。
工人队伍发展壮大,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国民素质整体提升。
要知道,产业工人都受过基本教育,哪怕是成年后的教育,才能掌握劳动技能,而教育本身就能提高人的素质。
二十年后,这些工人将是中华民族最强大的动力源泉。
此外,还有一个让很多人都没有注意到的好处。
这就是,通过与外资企业合作,〖中〗国工业的技术水准大幅度提高,以制造业为代表的重工业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在此之前,〖中〗国工业的核心是纺织业等轻工业。
说白了,轻工业的技术含量非常低,而且对国家、特别是军事实力的贡献很有限,任何一个强大的国家,都不可能靠轻工业起家。即便是当年的英国,也是利再由重工业支撑的坚船利炮轰开了其他国家的国门,才让强大的轻工业获得了发挥的机会,从而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的关键一步。
因为国际环境已经大不相同,所以〖中〗国不可能走英国的发展道路。
对〖中〗国来说,首先就应该把重工业搞起来。
事实上,这也是冯承乾一直强调的重点。
问题是,发展重工业,除了需要巨额投资,还需要先进技术。
拿建造战舰来说,仅仅能够生产出足够的钢铁还不够,还必须拥有能够用来生产装甲钢的轧机、生产大口径火炮的áng、生产炮弹的炸药厂等等,没有这些,就算有足够的钢铁产量也建造不出强大的战舰。
可惜的是,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这些技术都是国家的根本。
没有绝对必要,根本不可能转让给其他国家。
别的不说,〖中〗国与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关系非同一般,冯承乾与德皇的关系、宋靖国与德国企业的关系都非常良好,但是在技术转让上,德意志第二帝国依然留了一手,根本就不愿意为〖中〗国提供先进技术。
所幸的是,八国干俄战争,让德意志第二帝国不得不做出让步。
这里面,各种新式战争武器的出现,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大战中,坦克就表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结果就是,在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