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重工业(3 / 4)

帝国风云 闪烁 3149 字 2021-06-11

干俄的时候,德军投入了数百辆坦克。问题是,坦克技术还不完善,除了对战场环境要求较高之外,在正常使用中都非常容易出故障。显然,不可能把所有坦克都运回德意志第二帝国进行维修,因为来回运送都需要huā上几个月,等到修好再送回来,早就错过战机了。如此一来,只能就地维修,也就得在〖中〗国开办坦克维修厂。一九二一年底,

克虏伯公司就在哈尔滨开办了一家专门用来维修坦克的工厂。虽然当时这家工厂只有维修能力,但是利用这个机会,由宋靖国精心挑选的一批工程师偷师学艺,甚至对坦克的一些零部件进行了逆向测绘。两年之后,这家工厂就组装了第一辆坦克,并且在一九三零年之前完成了第一种坦克的设计工作,在一九三三年就制造出了第一辆全新的坦克。

这家工厂,后来就是非常有名的北方重工集团。

要知道,在后来的大战中,北方重工集团生产了数万辆坦克,其坦克产量占到了〖中〗国总产量的百分之六十。

因为师承德意志第二帝国,所以北方重工设计生产的坦克,有很浓烈的德国sè彩。

除了坦克,还有一种在这场战争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的作战武器。

这就是飞机。

在大战中,飞机的应用范围比坦克还要广泛,并且在大战期间细化,出现了战斗机、侦察机、轰炸机等各种机型,而且飞机的重要xìng也得到了广泛认同,并且在战后成为各国争相发展的主战兵器。

干俄战争期间,除了德意志第二帝国投入了数百架飞机,其他七个国家也总共投入了一千多架飞机。

问题是,这个时代的飞机,航程都非常有限。

当时,除了〖日〗本投入的飞机能够经朝鲜飞回〖日,或者是运回〖日〗本进行维修,其他七个国泉的飞机都的就地维修。

结果就是,在一九二一年,德美英企业在长春、沈阳与锦州各开办了一家飞机维修厂。

虽然这些工厂最初只能维修飞机,但是与克虏伯的坦克维修厂一样,参与维修的〖中〗国工程师趁此机会学到了很多先进技术。在美国bō音公司的飞机维修厂,〖中〗国工程师冯如甚至拿到了一套战斗机的图纸。

有趣的是,干俄战争结束后,因为经营不善,bō音公司把沈阳的飞机维修厂卖给了合伙的〖中〗国企业。后来,这家企业改组成为“沈阳飞机设计生产公司”、也就是有名的沈飞,而该企业在下一场大战中,是〖中〗国产量最大的飞机制造厂,总共生产了近十万架飞机,占〖中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