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诸葛请辞(2 / 4)

但他李严,这个劝说诸葛亮接受“九锡”的人.下场肯定好不了。

因此,李严必须跳出来反对,反对诸葛亮请辞丞相一职,不让这老小子去享福,否则完蛋的就是自己。

再一个,李严其实也考虑过,诸葛亮回朝后,自己的权利和地位,会受到什么影响。

如果诸葛亮还是丞相,那么李严的权利确实会受到不小的影响,但是吧,他终究还是尚书令,主管朝政实施.虽然头上会多个婆婆,但是吧,还是有一定的自主权的。

三省六部制最大的优点,就是厘清各自的职责,提高行政效率,虽然有丞相总领国政,但该尚书省办的事儿,丞相也不能太过插手。

可如果诸葛亮请辞丞相,还把丞相这个职位彻底取消了那怎么去安置诸葛亮?!

诸葛亮也许是真的想要辞官享福,但站在天子刘禅的立场上,让一个灭国大功臣,回到长安就失去所有官职,成为一介闲散人这是一国主君该干的事儿么?!

因此啊,刘禅都不能允许诸葛亮就这么辞官了,肯定还得留他下来继续当官。

可问题是,诸葛亮归政天子,不设丞相,这本身对刘禅集权也有好处所以,李严换位思考后觉得,刘禅大概率是会允许诸葛亮请辞丞相,但同时,让诸葛亮重新当回中书令。

这么一来,李严就难受了。

虽然说吧,中书令和尚书令,严格意义上讲是平级的,但是吧.那是诸葛亮。

以诸葛亮的威望,功劳,他在中书令要是做出了什么决策,他李严真的敢丁是丁,卯是卯的跟诸葛亮掰扯么?!

反正啊,李严越想,越觉得诸葛亮当了中书令后,自己的日子反而会更难受。

这两个理由加起来,促使了李严第一个跳出来,反对诸葛亮辞去丞相一职。

而诸葛亮也是纳闷这里面有你李正方什么事儿?!

诸葛亮这次回长安,请辞丞相之职,确实是经过自己深思熟虑的。

一来,大汉自光武中兴以来,就不再设置丞相一职,当初曹操复设丞相,在季汉这边看来,是篡权夺位的第一步。

时局所致,季汉建立后,一开始也是没有丞相的,但后来昭烈帝崩于长安,天子年幼,不得不任命诸葛亮为丞相,总领国政。

但如今,天子已经成年,大汉也已完成了灭魏大业,只剩下东吴偏安一隅,早晚可图这个时候,丞相这个职位,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二来,从诸葛亮自身的角度讲,他当年从隆中出来,辅佐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