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魏延的疑问(3 / 4)

是大军都从白马渡口北上,那么去攻打黎阳倒是没什么问题,毕竟那是从白马渡口渡过黄河后第一个重镇,也是郭淮设立的黄河防线的重心所在,十万兵马主动进攻黎阳,不是问题。

但既然都分兵出击了,张溪走白马渡口,魏延走延津渡口.魏延在延津渡口渡河后不去打更近的朝歌,而是东进去打黎阳,这怎么看都不合理吧?!

而对此.诸葛亮有些不知道该如何解释。

魏延这个人呢,常年镇守在外,数次北伐决策的时候,其实魏延基本都没有参与,所以对于一些事情吧,他其实并不知道。

比如说,大汉在曹魏内部,有一个高级内应的事情。

所以呢,其实魏延并不知道,诸葛亮手里有着一份完整的曹魏在冀州黄河防线的防御兵力分布图。

从东郡进攻河北的兵力,一共就只有十万人,诸葛亮还授意张溪兵分两路,从延津和白马两个渡口同时渡河,其实就是开了“地图挂”后的战术选择。

按照这份曹魏黄河防线兵力分布图来看,郭淮在从延津渡口到白马渡口的一条线上,算上黎阳在内,一共四个县城,各自安排了两万人左右的兵马驻守。

很显然,这样的防御兵力部署方式,兵分太过于分散,而且没防御重点,给人一种处处设防,但处处防不住的感觉。

以郭淮的能力,他肯定不会做出这么呆板的战略部署,他这么做,必然是有深意的。

而根据诸葛亮的预判,郭淮这么做的目的,恐怕是要行分兵之计,诱敌深入,瓦解汉军的攻坚能力,从而各个击破。

而佐证,就是郭淮在朝歌,安排了夏侯玄率领一万兵马,驻守在这里。

一万兵马,说多不多,但说少也不少了,如果再配合延津北岸主动回撤的两万魏军.魏延只带五万兵马,是很难北上攻下朝歌的,反而有可能被困在朝歌城下,进退不得,被郭淮率领的其他驻守兵力迂回包抄。

而这,恐怕才是郭淮真正的防守战略。

而诸葛亮呢,故意让张溪和魏延主动分兵,从延津和白马渡河,做出分击两地的架势,这其实就是故意的在误导郭淮,让他认为自己的战略计划得逞了,从而选择主动后撤,让出黄河沿岸的前线战场然后再让魏延突然东进,沿着郭淮让出来的战场通道,尽快和张溪合兵一处,进攻黎阳,这样才能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而朝歌呢,同样在诸葛亮的北伐计划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而且肯定是不能提前攻占的那么唯一的选择,就只能是合攻黎阳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