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北伐理由(3 / 4)

到了那个时候,曹魏必定陷入到两位辅政大臣的内乱之中,人心混乱.介时北伐,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徐庶毕竟是按照这个时代常规的眼光来看待事务发展的,他可没有开天眼,也不会知道曹爽到底能拉胯到什么程度。

而开了天眼的那位呢.其实也觉得,再等上几年也不是什么问题。

张溪很清楚的知道,曹叡的死,就是曹魏衰亡的转折点。

但这个时空,曹叡死早了.现在的曹芳,才四岁左右,比历史上继位的时间还要更早。

说真的,张溪是真的没懂,曹叡死早了,为什么还能是曹芳继位,而不是曹宇或者其他已经成年的曹氏宗族成员。

曹叡这么精明的一代帝王,怎么会让如今已经势力萎缩到只剩下河北地区的曹魏,陷入到这么一个主少国疑的境地。

这时候,对曹魏来说,最重要的就是稳定.反正你曹叡也没儿子,让谁继位不是继位,为什么偏要找一个才几岁大的孩子继位?!

找个成年的堂弟之类的,他不行么?!

张溪确实看不懂,但是吧,曹芳继位确实是事实,曹魏现在,确实是主少国疑。

但是呢,也正是因为这个主少国疑,导致曹魏的政权是掌握在宗室代表曹爽的手里,司马懿短时间内也无法去夺权。

毕竟,这个时候,心向曹魏的大臣还是占据大多数的,如果司马懿这个时候跟曹爽去争权的话,势必会引起那些心向曹魏的大臣的警惕和抵制你一介外臣,在天子年幼的时候,试图掌控朝廷争权,是想干什么?!

当第二个董卓么?!

因此,这个时候,司马懿闭门不出,张溪倒是能理解为什么.他在等,等曹爽作死作到曹魏的那些忠臣们都受不了曹爽了,这样司马懿再出手夺权,就不是争权夺利,而是“拨乱反正”了。

历史上的司马懿,不就是那么干的,连蒋济这样的人都能支持司马懿,可见曹爽已经到了何等天怒人怨的地步。

所以啊,按照张溪的想法,其实也不是不能继续等等,等到曹爽做大死,引发了曹魏内部叛乱哪怕最后还是司马懿赢了,但曹魏的人心,恐怕就拿不回来了。

到了那个时候北伐,确实能跟徐庶预判的那样,事半功倍。

只是吧.

“元直之谋,老夫亦知,只是.需得等到何时?!”

“太祖高皇帝七年而定天下,世祖光武帝十三年重复河山.自先帝入蜀称帝以来,如今已一十五年矣。”

“老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