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托孤过程的.更别说他们还劝说曹叡,更改了托孤重臣的人选。
这么一思考的话,这个密探,只有可能是孙资,刘放两人中的一个,而根据那个落款,基本所有人,都认准了,这个密探,可能就是刘放。
不然是真的说不过去了。
而如果是刘放的话,他的行为就说得过去了。
刘放也是汉室宗亲,但刘放这个人的人品吧.说实话,他但凡人品好一点,朝中能有人捧,他也不至于到现在都只是曹叡的心腹,只能辅佐曹叡处置政务,其他方面都没啥建树了。
而且,随着曹叡去世,刘放也就失去了自己最可靠的靠山.曹叡无子,曹芳又年幼,朝政基本都掌握在托孤大臣手里,而等到曹芳长大了,必然也会有自己的班底,根本用不上刘放了。
从这个角度去考虑的话,刘放是真的有这个动机,跟大汉私通的他得想办法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
一个困扰在大汉高层众人心中的谜团,算是解开了,但是吧.诸葛亮拿出这封信,可不是让大汉重臣们来讨论,密探究竟是谁的。
“据甲字密探所报,曹叡病故,托孤于曹爽和司马懿,而根据北地其他密探回报,司马懿在曹叡病故后,亦称病闭门不出,如今曹魏军政大权,皆落于曹爽之手如此良机,我等若坐而视之,必受其咎。”
诸葛亮如是说道。
诸葛亮展示这封密信的重点,是想告诉所有人,如今曹魏主少国疑,虽然有两个托孤重臣,但司马懿因为之前兖州惨败的影响,到现在都只能闭门不出,军政大权都在曹爽这个缺心眼的官二代手里。
而曹爽这个人,不会有人认为,他比司马懿更难缠吧?!
如果不能抓住现在曹爽秉政的机会发动北伐,回头万一让司马懿重新回到朝廷中枢,那曹魏可就不好对付了。
时不我待啊。
“正因如此,我等才要静待时机!”徐庶却依然表达了不同意的看法,说道,“司马懿此人狼视鹰顾,必不甘于人下,而传言司马懿与曹爽不合,此二人同为托孤大臣,大权却聚于曹爽一人之手.久而久之,司马懿必有反击,彼时曹魏内乱,方是我等北伐之机也!!!”
徐庶当然不会认为曹爽比司马懿更强,但是呢,徐庶显然也高估了曹爽。
徐庶认为,曹爽作为曹魏宗族将领,虽然说他的能力一般吧,但作为曹氏宗族,又有托孤大臣的身份,掌权基础天然比司马懿这个外臣要牢靠一些,如果司马懿要争权夺利的话,曹爽未必没有反戈一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