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的民生,让百姓尽快的安稳下来生产劳作。
另一件事诸葛亮要对吏治进行一次比较大幅度的调整和改革。
其实吧,诸葛亮不太想在天下还没有彻底平定的时候,就开始动手改革的就如早年诸葛亮和张溪说过的那样,天下未定,贸然改革朝政,因此得罪了天下士族,对夺取天下并没有什么好处。
因此,本来诸葛亮是打算在平定天下至少要在解决完了曹魏的威胁后,再动手改革朝廷的用人制度的。
但是吧.随着曹魏的九品中正制暴露出了越来越多的弊端,再搭配上曹魏那边盛行的“赎罪钱”制度造成的危害,让诸葛亮终于是看清了,如今的世家大族,到底都是些什么样的存在。
而曹魏所属的河东,河北地区,世家大族林立,那边的世家大族影响力又极大,如果不能再收复这两个地方之前,大汉做出相应的吏治和人事改革,将来即使能河东和河北的收复,这些世家大族依然不会太消停的。
诸葛亮思虑了很久,他终于还是下定决心,趁着现在大汉强势,兵威正盛的时候,把规矩先定下来,省的将来麻烦。
当然,诸葛亮也没想着一步到位.以如今世家大族的影响力,这就不是能一步到位的事情。
诸葛亮想的,不过是采取一些措施,先限制住世家大族的权利,为天下平定后的大改革打好基础而已。
因此,诸葛亮先是联合了御史台的御史大夫虞翻,两人一起上奏天子刘禅,请求他派出御史台的侍御史和直御史们,巡查地方,考核吏治。
这是御史台本来就应该承担的责任,但是吧,这些年里,大汉的重心一个在北伐上,另一个在迁都长安,稳定政局上,御史台的存在感极其微弱。
这让虞翻这个御史大夫非常的不满.每次只能逮着一些朝廷京官的错误开喷,能喷的地方少不说,这些京官谁不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了不起的降职罚俸而已,伤不到什么汗毛。
而这次,诸葛亮主动找到虞翻,提议进行全国范围内的吏治考核,虞翻想都没有想的,就答应了。
御史台的责任,就应该是监察百官,核查吏治总算是有用武之地了。
而刘禅对这个事情的态度嘛.当然是想都不想的直接同意了。
相父要做的事情,那肯定是对的,也是为了我这个当皇帝的好.有啥不同意的。
更别说,这次相父还是跟御史台的虞大夫一起上奏的一直以来,相父和御史台之间始终保持着一定的距离,目的就是避嫌,这次居然打破了这个惯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