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想法不搭。
如果不是曹叡还算是明君,懂得怎么用人换个刚愎自用一点的主君,司马懿哪里能有现在的地位和权利。
因此,当刘晔暗示曹叡,说司马懿这个人是世家代表,当世家不稳的时候,司马懿也不会稳当的时候,曹叡突然觉得,自己可能真的找到了为什么跟司马懿不太合拍的原因了。
双方的立场,虽然大部分一致,但终究还是有所不同的。
天子有天子的立场,世家有世家的利益诉求,当两者合一的时候,司马懿自然是忠臣良将,但当两者不一的时候,司马懿给出的策略,往往就不那么符合曹叡的需要了。
这倒不是说曹叡因此疑心司马懿什么,而且在这种微妙的关头,曹叡就算真的对司马懿有想法也不会付之行动.还得按照司马懿的构想来做。
毕竟,刘晔也说了,只要河东不丢,司马懿的战略,还是心向大魏的。
既然如此,那就不要犹豫了。
回到皇宫后,曹叡立刻召见了孙资,刘放,满宠三人。
孙资和刘放两人负责政务,曹叡召集他们过来,是要让他们尽快的河北地区搜罗所有可用的船只和撤军所需物资。
而召集满宠,是曹叡希望满宠来出面统筹整个撤军接应的行动.毕竟这么大的事情,没有一个人统筹,根本不可能完成。
如今在朝中的这些文武官员们,除了满宠外,真找不出第二个既能被曹叡信任,又有这个统兵能力的人了。
做完了这些安排,曹叡这才安坐下来,想了一下,从桌上的匣子里拿出了一封疏奏。
这封疏奏,是曹爽弹劾司马懿惧敌怯战,擅自撤兵的疏奏曹叡认真想了一下后,最终又放回了匣子内。
说到底,曹叡还是没有自己祖父那样的霸气,这份疏奏,其实最好的处置方式,就是跟曹操学习,烧毁了之。
但,曹叡到底没有这样的底气,甚至出于一些考虑,曹叡依然保留了它,也许在将来必要的时候,曹叡可以拿出来一用.但现在,曹叡会暂时看不到它。
嗯,暂时!!!
但不管如何,曹叡还是给司马懿下了明诏,允许他在必要的时候放弃兖州,撤军河北相关的准备事宜,也在紧锣密鼓的安排中。
接到了曹叡的这封明诏之后,司马懿总算是长长的舒了一口气。
天子,到底还是英明的。
司马懿当然可以临阵决断,他不是没有这个能力,也不是没有这个权利。
但主动放弃兖州,撤回河北这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