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后来却变成了国之歼贼。因此又不能评定。于是我想出这条折中之策。”
“这也是一个办法。本官来是为另一件而来的,你榜文上的河中名额太多。”
“二大王,学舍起来,最初就是……”
“不要说什么最初,它马上就要变成国家的书院,还能谈什么最初”
“现在还没有变成书院。”
“是没有变成书院,但这股风头你必须打压下去,我算一下账,一年你收一百名河中**,打算五十人为朝廷所用,他们岁数皆不是很大,朝廷好用四十年。其中三分之一转换成官员,这恐怕还是最少的,那怕就是底层官员,三十年下来,五百名官员,四十年下来就是六百多名官员。宋九……”
“二大王,如何择人还不是在于朝廷。”
“然而河中**始终占据一半多,外坊的如你所说,还有富商子,让朝廷如何择人”
“二大王,没有河中就没有学舍。”
“所以朝廷也默许了你一直将河中名额占据优势,可也要节制也要折中。”
“二大王,如何折中”
“河中依然变成八十人,河北变成五十人,外坊贫困**变成六十人。你不为难,也进一步融合两河,甚至对你还有利,难道以后你用工全部用河中百姓莫要忘记了,河北百姓对你也不错。这样择生范围会渐渐扩大到整个京城,京城出身的官吏,朝廷用得也放心,对国家有利,也不会造成某一地区人才过份臃肿。”
“是这个理儿,不过吴大夯……”
“他不是吴大夯了,吕相公给他取了一个新名字,吴大正,字子尹。”
“好吧,吴子尹他迁为益州司户,乡村们都轰动了,名额不增加,我也不得安生。”
“宋九,不要懵懂了,这是国家利器了,容得你做人情”(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