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若不是大棚蔬菜敛财,很快就揭不开锅。
朱三刚从外面回来,听翠儿将消息禀报,一下子跳进来,抱着宋九:“益州司户啊。”
“朱兄,别激动,防止得了失心疯。”
这件事影响太大了,第二天将两个博士,黄陈两个先生也震憾了。不远处传出鞭炮声,是吴家的,吴大夯父母又来到学舍感谢,邀请两个博士,两个先生以及宋九朱三晚上放学到他家吃酒。
燕博士捻着胡须道:“这个酒要吃的。”
下午就开始,许多乡亲们求两个姐姐,宋九哪里铁面无私,甚至连结一个平安社的钱都一一退还。只能求两个姐姐。宋九不得不在外面贴出一个告示,将他扩招的事说出来。
不要求,求了也没有用,但明年会有七个班学生。
三年级一班与扩招无关,但会有二年级两班,一年级四班,明年春天还会印刷一些教材,分发两河百姓,让他们给家中孩子自学,以便测试得过。河中一年级学生会征一百名,河北名额是四十名,外坊贫困**是三十名,另外三十名外坊**以成绩优者录取。实际这个成绩优者等于放给各个富家子。二年级与任何一坊无关,一班是成绩优者,一班是专门留给贫困**,除留级的学生外,两班名额均摊。
前面告示贴出,后面赵匡义便来了,问宋九:“为何要刻意说出贫困子弟”
“二大王,学舍成立,河中百姓费了心思,几个先生也费了心思,朝廷更费了心思。本来我想以成绩择生,这样择出来的学子素质高,易教。然而择过后却发觉有许多富家子进入,这是无奈,他们家境好,在家里就接受过教育。家境好也不碍事,关健又非是官户**,皆是商贾子。这些学子毕业后不会为朝廷服务,而且进入学舍后,若非我管教得严,都能将一些不好的风气带进学舍。”
“这倒也是,”赵匡义额首。
朝廷缺少这样的书吏,第一批学子下去表现太优异了,优异得大哥与赵普都在寻找原因。这中间质朴是一个关健因素。
“也不能说不收,但起初以成绩收,本身不公平,起跑线不同,实际各人素质未必有那么大悬差。比如这次我招收的一百五十名学子,起初富家子占据着优势,经过两三个月时间学习,一部分学子渐渐就跟上来。但若以德**招生,如何评价一人德**屠夫里也有好人,**子里也有烈女子,这样也不大公平。我去年还与两个博士争论过。而且德**也十分含糊,用之正则正,用之邪则邪。周处先是三害,后化身为忠臣。但有的人早先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