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背后必定有人指指点点戳脊梁骨。
其实封家是被冤枉的,我们封家世代忠良,祖训就是忠义二字,对皇上忠,对朋友义。封家百口莫辩,就连至交龙柏山庄也是侧目而视,并不相信封家的辩说。由此开始,两家就断绝了往来。
封谷两家反目成仇是在此事过后的一年多。世上的恩恩怨怨其实是说不清道不明的,断绝往来之前,谷家和封家本是未来的儿女亲家,谷三公子和封二小姐早已花前月下山盟海誓,只盼洞房花烛了。
岳家出事之后,对谷家而言,封氏所作所为,人所不齿。众人避之犹恐不及,哪有再与之攀亲的道理。凭三公子的才貌、身世岂愁找不到媳妇?偏偏三公子声称非二小姐不娶,若不能如愿,就到姑苏城外寒山寺去撞钟!谷家当然不会容许三公子任性,执意为他另择门当户对的女子。三公子偷偷去找二小姐商量,却被封家轰了出来,就连封二小姐也被禁锢闺房不准出门。谷三公子一气之下,果真跑到寒山寺当了和尚。
这件事被封家瞒了数十天后,终究还是传到了封二小姐耳中。封二小姐原本就茶食不思焦虑成疾,闻知此讯当即两眼发直,“哇”的一口鲜血喷出,自此便卧床不起。
封家心急如焚,封老太爷亲自托人说亲宽慰女儿,封二小姐始终一言不发,却在被告知亲事已定的当晚,拖着病体迤逦行至‘朝暮堂’前,连呼三声‘谷公子’便一头栽进堂前莲花池中。身边丫头抢救不及,香消玉殒。此事传至寒山寺,谷三公子不言不语,不吃不喝,数日后即圆寂于寺中。
此事在芷江县引起了轰动,芷江书画界一边倒地断言封家卖友求荣之可耻行径酿成了一对才子佳人的惨剧,一时之间群情激愤,文人雅士写了许多诗词,同情山庄痛斥封园,盛赞三公子、二小姐的忠贞,更有人将此事编成故事在民间说唱。
封老太爷遭此奇耻大辱,却无处伸冤,终日郁闷终于一病不起,临终前留下八字遗言:‘雪耻报仇,世代相传。’
封老太爷走后,封家再也无法在芷江县待下去,便在月黑之夜举家迁出,只留一人看守家庙,此人便是封老太爷的侄子,老朽的先祖。”
古稀老者仰望先祖遗像,沉浸在封氏家族的悲情之中。
年轻人若有所思说:“原来封、谷两家之事有如此曲折!封氏后人再没来过封园吗?看这封园境况凄凉,恐怕封氏仍然一蹶不振?”
“那倒未必!”古稀老者断然否认。“据老朽所知,封氏后人争气得很。只是大仇未报,不便张扬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