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对文人的思想禁锢变本加厉,恨不能把所有书籍中对满人统治不敬的讳处全部删除干净。就在他登基四十多年时,借编纂‘四库全书’之际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征集各类书籍,把认为是词意诋触的违碍狂悖之书大量禁绝焚毁。在这场焚书浩劫中,很多人不仅个人著作被禁毁,更惨遭**冤案。
当时芷江汤县令和谷、岳、封三家的关系不错,故此相安无事。后来乾隆拟订了《查办违碍书籍条款》,开始大规模搜查禁毁书籍,汤县令出于无奈,就在县内遍贴“上谕”,劝告藏书之家悉数呈缴。偏巧汤县令的上司蒋知府是个奸诈谄媚之徒,正想寻找机会奉迎皇上。他料定在芷江书画之乡必有收获,便亲派专员督办,深入民间访查,将芷江境内稍有名望的文人一一开列名单,责令汤县令挨家挨户搜索,汤县令唯恐自己治内出现冤案,便私下劝诫文人自行检视,消除对朝廷不恭之词。文士们深知其中厉害,不敢怠慢。但检视之后,皆以为并无半点悖逆词语,故皆处之泰然。汤县令也在书籍呈缴之前逐一过目,确认无误后才送呈知府。
不久,蒋知府将县令召去申斥。“芷江出了反诗,贵县居然不知?”
蒋知府将一本诗集扔到县令面前。县令见是岳家著作,其中一首名为《林下独斟》的诗被知府用红笔圈起,旁批四字:狂妄至极。其中有两句:“明月挂高枝,清风频抚首”被红笔勾划。
汤县令觉得此诗仅为诗人面对明月清风自斟自饮、自得其乐而已。
蒋知府一拍案桌:“糊涂!此诗反骨毕露,用意极为恶毒,贵县居然看不出来?”
汤县令惶惑地看着知府。
“汤大人,本府请教这‘明月’二字是何意?分明是暗指明朝!这清风二字就不用本府言明了罢!此诗称明朝高高在上,而大清却俯首贴耳,不仅如此还来一个‘频’字:我大清国不停地对亡明俯首贴耳,叩头作揖!岂不是丧心病狂罪该万死?”
汤县令瞠目结舌:“府台大人,卑职以为此说过于牵强附会。”
蒋知府声色俱厉:“反贼明目张胆攻讦朝廷,汤大人竟然昏愦如此,你这个县令也当到头了。”
果不其然,汤县令不久便被罢官,蒋知府亲自带兵将岳氏家族满门抄斩,可怜岳家大小百余口尽数遭难无一幸免。
老者说到这里,深深叹了口气。“岳氏案发后,文士们噤若寒蝉,书画界一片凋零。可是事情并未了结,官府传出消息说,岳家的‘反诗’是封家首告所致。芷江县一片哗然,文人雅士众口一辞同声叱责,封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