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章 第聂伯河上的枪炮声(3 / 5)

什么地方的话,估计都不用发动战争对方都会乖乖的送上来。

所以在领土这方面,楚国人很淡定的,甚至在谈判的过程里都比较大方,不会和这些土著进行计较,比如说奥斯曼人说地中海沿海对于他们而言非常重要,尤其是里头还有他们的什么圣城之类的,说什么都不愿意割让这片地方……

楚国人也没有为难他们,对什么圣城也没啥兴趣,直接就把分割线往南移动了一大片地方,只不过反手就让他们有限度放开市场……又拿走了几个地中海里条件比较好的岛屿,并扩大了苏伊士走廊地区。

总之不损害楚国人要的核心利益,如黑海通行权,苏伊士走廊,黑海北岸以及东北岸地区,有限市场开放,其他的条件楚国人都是抱着很随意的态度,有就有,没有也无所谓。

随着协议正式签订后,楚国人在君士但丁堡城外的舰队里的几艘大型战舰终于撤离了,但是两艘近海巡逻舰以及三艘浅水炮艇却是继续留下来充当威慑力量,以敦促奥斯曼撤离海峡两岸兵力,并把两岸的炮台进行摧毁。

一艘巡洋舰以及两艘护卫舰以及另外几艘内河炮艇则是开始返航,前往恰纳卡莱进行补给。

地中海舰队里的各战舰作战时间虽然整体并不长,但是执行的战斗任务却是比较频繁,其舰炮发射数量非常多。

这导致了部分执行炮击任务比较多的战舰,其弹药储备已经到了临界点,尤其是三艘千吨以上的远洋战舰更是如此。

它们装备的一百五十毫米以及一百二十毫米舰炮,乃是炮击中的主力中口径舰炮,不管是炮击炮台,还是进行远距离炮击都是需要依靠它们,因此弹药消耗量也比较大。

随着战斗告一段落,它们需要返回恰纳卡莱进行煤炭、淡水、食物以及更重要的弹药补给。

后续它们还要充当主要的威慑力,敦促奥斯曼人执行条约里的各项条件,尤其是放开海峡这一条。

没有强而有力的战舰充当威慑,鬼知道奥斯曼内部会不会出现什么变故,进而导致他们反悔。

多艘地中海舰队的战舰返回恰纳卡莱后,发现这个地方已经有了些许的变化,原本原始而落后的小港口已经多出来了几个临时码头,有多艘的运输舰正在停泊在这些码头上,用着运输舰自带的吊装设备进行卸载货物。

而码头上,还有一群海军的工程师带着海军工兵们正在安装岸上的蒸汽吊装设备。

恰纳卡莱这地方的地理位置非常关键,加上水文条件也适合作为军事港口使用,因此楚国人打算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