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这段时间里一直不断地有村民家在制作红薯粉。
手工制作这玩意,过程比较复杂。
千亩湖村会制粉的人很多,一般上了年纪的都懂,但真正精于此事的人,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个。
要知道,在青山镇一带,对有些人来说,这是一门技术,一门养家糊口的手艺——这些人在青山镇,被称之为‘粉匠人’。
每年到了这个时节,就是‘粉匠人’最忙碌的时候,很多不会制作红薯粉,或作得不好,但又想吃红薯粉的人家,就会花钱请这些‘粉匠人’。
不过因为种种主观客观的因素,‘粉匠人’和很多的传统手艺匠人一样,在青山镇早已经是过去式。
刘福民曾经并不是‘粉匠人’,但这货头脑比较灵活,再加上只要有空,便爱去给人家帮忙,所以他制作的技术,正是在千亩湖屈指可数的行列当中。
木森早就和他通过气,让他做好相应的准备,所以现在直接把节目组带去了他家。
“小木你这是?”刘福民看着节目组的人扛着摄像机来自家,有些发懵,木森当初要他做准备时,并没有明说,故而他不知。
“我们千亩湖的合菜,将上央视……而红薯粉是合菜的主材料,节目组需要录制红薯粉制作的工程。”木森笑眯眯地道。
“这玩意也能上央视?”刘福民吃了一惊,一路跟过来看热闹的村民们,亦是讶异,合菜对他们来说,是再寻常不过的食物,难登大雅之堂,但现在竟然……
“不是和你说过吗,是个美食节目……我们村的红薯粉那么地道,合菜那般美味,当然能上了。”木森说道。
刘福民了然地颔了颔首,随即他又一本正经地道:“小木听你话的意思,是不是只要菜好吃,就能上这节目?”
“那得相当的好吃。”木森道。
“我下的面条就相当的好吃!不信你们可以问我老婆……她是吃了一碗还想吃第二碗,吃了几十年没吃厌不说,还越吃越带劲儿。”刘福民正经的面容一变,贼兮兮地笑道:“小木是不是,我的面条也能上这节目?”
“福伯你想多了。”木森有些无语地道。
“哈哈……”刘福民得瑟地大笑,看向那一台台摄像机,似乎想到了什么,兴奋地道:“小木我现在是不是能上央视了?”
“你是红薯粉制作大师,当然能上了。”木森道。
“真的?”刘福民瞪大了眼,觉得不敢相信。
“必须是真的。”木森道。
“我靠!”再次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