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以陆战为主。我等都知道,荆州军若要与西凉军交锋。步骑才是重中之重,而水军的作用则极其有限。可刘表此次调集的兵马半数以上都是水军。难道诸位不觉得刘表此举十分可疑吗?”
位居武将之首的程普闻言大惊,失声道:“长史的意思是”
不等程普把话完,张昭便点头插话道:“正如将军所想,在下认为荆州军此番调集兵马,名义上是西进,实际上却是佯动。甚至在下怀疑刘表此举别有用心,很可能是故布疑阵,实际却是暗藏图谋我江东之心!”
语不惊人死不休。张昭一席话瞬间将堂内众人的心思转移到荆州军和刘表身上,从而不再关注西凉军是不是已经攻入益州。显然,在他们看来,江东与益州相距甚远,益州刘璋的死活跟他们毫无关系,他们真正在乎还是仅有一江之隔的宿敌——荆州刘表。
又或者,张昭之所以对西凉李利及西凉军避而不谈,并不是他对西凉军的动向漠不关心,而是他心存畏惧,蓄意避重就轻。此外,他还清楚主公孙策一直关注着西凉军的一举一动,将李利视为生平之最大劲敌,却轻视荆州刘表。是以张昭觉得自己有必要提醒孙策,西凉军固然强大,李利固然值得重视,但是摆在江东面前的敌人还是荆州刘表。因此时刻关注荆州军的动向才是当务之急,其他事情则是细枝末节,不必太过在意。
两者孰重孰轻,张昭自是心知肚明,可他知道孙策却不这么想。一直以来,孙策总是舍近求远地盯着李利和西凉军,这让张昭深感欣慰之余又颇感无奈。在他看来,孙策心怀大志固然没错,见贤思齐也值得称赞,但是这一切都有个前提,那就是脚踏实地的做好眼前的事情;只有实力足够强大了,才能向西凉李利那样的当世霸主发起挑战,否则就是好高骛远,不切实际。
正因如此,张昭轻易不会在孙策面前提起西凉李利的名字,也不愿讨论与西凉军有关的事情,毕竟西凉与江东相隔数千里,只要李利没有调集大军前来庐江,就不必管他。所以张昭对西凉军的动向并不在意,真正让他忧虑的还是大江对面的荆州刘景升。
仅以江东目前局势而言,在孙策近乎铁血的强硬统治之下,眼下根基趋于稳固,相继平定了江东四郡,并将豫章郡一分为二,设置庐陵郡,使得四郡之地变成了江东五郡,在江东原有疆域的基础上向南扩张了三分之一的疆域,地跨江东和南越(今福建),拥有相对广阔的战略纵深,拥兵近十万之众,实力愈发强大。
然而,尽管江东军的实力不断增强,但与荆州刘表所拥有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