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9 / 20)

围猎主角 不流泪的笨笨 18831 字 2021-06-05

,押往西藏,“以畀**喇嘛”。之后,准噶尔兵锋直抵锡尔河沿岸的诺盖人部族聚居区——“美人国”,不过遭到强烈抵抗而撤兵。1683—1685年噶尔丹与费尔干纳的布鲁特人、乌兹别克人进行战争。1683年秋在远征布鲁特人时,其部队到了帕米尔的穆尔加布河,甚至远征到了萨雷阔里山。不久,准噶尔骑兵又占领了费尔干纳,但不久便被乌兹别克骑兵击败,而退回伊犁。到17世纪70年代末,噶尔丹“近攻计”的战略目标均已实施,西征也取得了可喜的战绩。此时,噶尔丹已将准噶尔的政治中心转移到了伊犁河谷,冬营地则有额尔齐斯河(也尔的石河)、博尔塔拉等地[28]。此时准噶尔的统辖地域,北鄂木河,沿额尔齐斯河溯流而上,抵阿尔泰山,西抵巴尔喀什湖以南哈萨克人的游牧地,东达鄂毕河。准噶尔还统治了天山南路的南疆地区,并将自己的势力扩展到七河流域与伊塞克湖地区,1691年,噶尔丹还派人到西伯利亚叶尼塞河流域的图巴河沿岸图巴族聚居区活动。噶尔丹在实施“近攻计”并取得节节胜利的同时,展开了积极的对俄外交活动。噶尔丹对沙俄既表示友好和接近,也不时借贡民问题作为要挟码,以便从沙俄处获取更多的支持。当时双方人员往来频繁,据一位西方学者统计,1674年至1681年,除1680年外,噶尔丹每年均遣人前往俄国。1672年,沙俄政府借护送僧格派往莫斯科交涉的代表涅乌芦思返回准部之机,派遣卡尔瓦茨基到噶尔丹牙帐活动。噶尔丹接见了卡尔瓦茨基,要求他转告沙俄当局不要阻拦噶尔丹的代表,并遣送他们去莫斯科,同时还要求沙皇“把过去几年从各卫拉特王公处迁往俄国境内的臣民予以送还”。1672年1月,噶尔丹护送阿勃林到托波尔斯克的代表抵莫斯科,受到沙俄政府的礼遇,他们随身携带了噶尔丹致沙皇的两封信,噶尔丹在信中表示,愿意为沙皇服务,还表示,对俄国人向自己的属民征收实物税一事,“他当前并不为此事苦恼”。1673年以后,俄国当局宣布“拒绝收容从卫拉特王公处逃出的人众”,还假惺惺表示同意准噶尔牧民可以利用被沙俄侵占的“南西伯利亚草原上的牧场”[34]。1678年,沙俄的一个代表对噶尔丹说,侵犯卫拉特兀鲁斯的“那些坏蛋已被惩处”,而同年,噶尔丹的代表则向波尔斯克将军明确声称,“希望保持边境邻邦的同盟,希望边境不发生争端”。经过近10年的交往,从沙俄方面而言,自17世纪以来,沙皇俄国在东侵西伯利亚过程中,分三路侵入我国北部边陲。西路,以托波尔斯克为基地,溯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