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因此以三层空间圈而托庇了明郑黎民百姓的身心一如之安宁。
陈永华为明郑台湾的空间规画,其理念乃源自儒家传统,合于《系辞传》所标举的生生大化的天地空间之大义。
清朝儒家在台湾的实践:
延平王父子和陈永华在台湾振兴的儒学,属于浙东学派,其时甚短。台湾入清版图之后,台湾儒学以及因之而推展的儒教,基本精神和格局,变成闽学或朱子儒学……
综合上面本章论述,大体上可以勾画出一个清代台湾的儒家空间实践示意图:最内圈表示文教的神圣中心,包括庙学、书院、文昌祠、关帝庙、妈祖庙等,是台湾黎民之心灵得到德教空间;第二圈表示聚落,是台湾黎民之身心得以避风雨躲灾害的安居空间,由于儒家主张仁慈应及于矜寡孤独废疾者,也应从阳明透达于阴幽,所以聚落空间包含了善养所和义冢;第三圈表示圳水灌溉的农耕大地,是台湾黎民之身心得以获得滋养而不饥馑的生生丰厚空间。
陈近南-大事记
明崇祯七年(西元1634年)生
永历十年(西元1656年)郑成功谋复明室,延揽天下士,兵部侍郎王忠孝荐於成功,授以参军。
永历十二年(西元1658年)郑成功命永华辅佐郑经,亲率大军北伐,入长江,直趋南京。
永历十五年(西元1661年)成功克复台湾,驱逐荷人出境,永华随之入台。
永历十六年(西元1662年)成功急逝,经袭其位,授以谘议参军,草拟一切规章、制度,百政俱举,被誉为当时之孔明。
永历十七年(西元1663年)清靖南王耿继茂陷金厦,永华佐经回台湾。
永历十九年(西元1665年)兼授勇卫,加监军御史,亲历南北二路,教军屯田,煮糖晒盐,教匠烧砖,划定行政区域。
永历二十年(西元1666年)兴建台湾首座孔庙,以永华为学院,教之养之。
永历二十八年(西元1674年)清三藩事发,清廷无暇东进,郑经会师伐清,克臧监国,永华以东宁总制使留守台湾辅佐。
永历三十四年(西元1680年)郑经军事失利,从大陆撤退,永华阴自惭护驾西征无效,忧之而终加上感染流行病,不久即病逝,与夫人合葬天兴州赤山堡大潭山,即今台南县柳营乡果毅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