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近南与小宝接触很少,但每次见面都有重要意义,把小宝立为青木堂堂主后,接连解了海大富下的毒和假太后的杀手,这里也可见陈近南的功夫,更在海大富等流之上。
陈近南遭冯锡范伏击,小宝用石灰粉解围。事后,陈近南并没有像茅十八一样迁怒于小宝,反而还夸小宝机智。可见陈近南并不迂腐,内心更是豁达。
小宝见陈近南忧心忡忡,就把自己苦心积攒的有关大清龙脉和宝藏秘密的碎羊皮拿出来,交给陈近南;陈近南却让小宝好好保管,并让他拼出碎羊皮,记住内容,然后再毁掉他。这里可以确定的是,小宝拿出碎羊皮,是出自一片孝心;陈近南不自己拿,是对小宝的信任。彼此都没有一丝一毫的虚情假意。
通吃岛上,陈近南晓施琅于大义,本来施琅已经回心转意,却被冯锡范和郑克爽搅局。又被冯锡范偷袭得中,终于殒命。临死前,还特意交代小宝不能杀郑克爽。在小说中,陈近南对郑家可谓鞠躬尽瘁,死而不已;但他的死却恰恰是因为郑家的二公子。
并说,杀龟大会上,陈近南和顾炎武被推为总军师,可见陈近南的威信已经压过台湾郑氏,为什么不取而代之。我想这确实是一个问题,所以这里大致说一下我的想法:在我看来,陈近南是那种没有私心的人,这样的人要他自己做皇帝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不会这么想?另外,杀龟大会上的人其实是一群乌合之众,并没有什么实际的作战力,靠他们根本不具备自立的资本。
不管怎么说,陈近南死了,唯一欣慰的是,小宝在台湾做父母官时候,把董太夫人的石像推倒改立陈永华的像。但这个只是小说家的痴想罢了,要是愿意,就陪着傻傻的乐一回好了。
陈近南-儒家文教
明郑儒家在台湾的空间实践:
台湾依儒学而建构儒家文教形式的空间,是陈永华始创的。明永历十五年(1661),延平郡王郑成功驱荷开台,以陈永华为咨议参军,于是陈永华乃为初辟的台湾展开城乡聚落的空间规划。他首先区分东宁(今台南市)为东安、西定、宁南、镇北四坊,同时又制定郊野为三十四里,每里都设有社,社立小学。
除了东宁府城中以圣庙学校为神圣中心之外,依陈永华所置村里的构画,则有社。社者即社祭与社学,以教村里聚落中庶民之子的小学也。因此,在第二圈的空间中,遂亦建构了散布各地的村级聚落的神圣中心,而亦是以儒家教化为其性质。而在这两圈的教化空间之基层,就是生产富庶谷类和甘蔗的南台湾肥沃大地,即第三圈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