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人,孤深自敬服,尚望司徒大人能在律法上为孤多多解惑,诚以德育天下,以法规之,何愁天下不治耶?李贞大有深意地看了长孙无忌一眼,笑着接口说道。/
李贞此言初听起来无甚大不了的,可内里的意味却是深邃得很,以长孙无忌之智商却是一听便知了的李贞这是在许诺,暗示将来他李贞上了位,一样会重用长孙无忌,尤其是在律法的制定与执行方面,但未必会保有长孙无忌眼下这般赫赫之权势,毫无疑问,李贞是伸出了和解的橄榄枝,尽管这根橄榄枝比起长孙无忌目前所拥有的要小上了一大截,可毕竟还是根分量不轻的橄榄枝,至于长孙无忌接是不接,李贞也摆出了自己不太在乎的意味在内。
李贞可不是软弱无能的李治,那可是尸山血海里滚打出来的硬手,玩起阴谋诡计来同样是一把好手,满大唐中也找不出几个似李贞这般手腕高明的人物来,这一点长孙无忌自是清楚得很,这么些年来,经历了无数的风浪之后,长孙无忌同样也看得极为透彻若想让李贞满意,那就必须能对其有所帮助,否则的话,那就只有一条路可走,不是被李贞所灭,那就是愤然而起,将李贞给灭了长孙无忌不是不想灭了李贞,也不是没暗中试过,只不过李贞又岂是那么容易被灭的,早些年李贞翅膀未硬之际,长孙无忌若是能狠下一条心,或许还有一、两分的把握,而今李贞贵为储君不说,手下文武兼备,又有着军方的强大支持,别说他长孙无忌了,便是李世民要想出手对付李贞,都不见得能成事儿,到了如今这般田地,却也由不得长孙无忌不低头的了。
&若能天下大治,老朽何惜此身乎?长孙无忌借着李贞的话头,算是表明了顺服的态度。
&司徒大人为我大唐尽心尽责,劳心劳力,父皇每每提及,皆感慨万分,孤深以为然也。李贞听长孙无忌表露出了顺服的意思,却并没有因此而喜形于色,而是感慨地说了一句之后,立马将话题转到了此行的正题之上:&自贞观以来,有赖父皇英明,朝臣尽责,我朝鼎盛,四夷咸服,百姓安居乐业,可喜之像也,然,却非万事顺遂,如今更有一隐患在,以司徒大人之智,当知今之关中、巴蜀人口激增之下,授田已告馨,实非朝廷不愿授,而是无田可授矣,再加上不良之辈暗中兼并良田,更有豪门私瞒荫户以偷逃年税,若不更易之,大乱即在眼前矣,岂不闻北魏因无田可授而亡国乎?
长孙无忌熟读史书,自是清楚北魏之兴起乃是均田制之实施,鼓励农耕,使游牧民族得以汉化所致,只不过长孙无忌却不认为北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