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二章父子论政(3 / 6)

龙争大唐 凤鸣岐山 5132 字 2021-06-05

止土地兼并,鼓励农耕,其用意固然是好的,在隋、唐初期时期因着人口数量少,此政策对于农桑的兴起具有很高的效应,然则随着人口的增长,尤其是贞观以来,人口增长极,以及人口分布不均之故,便导致了一个极端的现象,那便是关中、巴蜀两地人均耕地面积急剧减少,导致均田制难以实施,而关东、山东以及荆襄等地则空有大片的土地不曾开,如此一来,一些地方是有地无人开垦耕耘,而有些地方则因土地的稀缺性,出现了暗中买卖田地的现象,官府虽屡禁却始终不绝,其结果最终必然将导致均田制的彻底败坏。

李世民是个坚定不移的均田制拥护者,不单是希望凭借此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的理想,更是因着均田制乃是府兵制的根基,在李世民看来,同时也是大唐屹立不倒的保证,故此,往日里,若是知晓有人私购良田,李世民必定雷霆震怒,穷追到底,概不轻饶,然则此时李贞当面提出此事,李世民却平静得很,只是轻皱了一下眉头,若有所思地看着李贞道:贞儿既提出此事,想来心中定有成竹,朕倒想听听贞儿对此有何看法。

在李贞看来,均田制只能是一种理想,一种人口少时的暂行办法,绝不是长久之计,道理很简单,人之性本贪,要想平均地权,这根本就是个奢望罢了,别说皇朝时期办不到,便是后世科技文明极为达的年月也绝无这等可能性,当然了,改变均田制是要冒极大风险的,这一条李贞心里头跟明镜似的,原本李贞并不想在李世民面前说起此事,打算等到自己上位之后,再徐徐图之,慢慢变革,可转念一想,纵使自己上了位,要想变革均田制亦非易事,毕竟此事牵扯太多,一旦强行变革,必然要与关陇政治集团生激烈的冲突,虽说不惧,可麻烦却绝对小不了,与此到时候麻烦,倒不如干脆趁着李世民这杆关陇集团的大旗尚在之时,由李世民去动变革,反倒容易上几分。

父皇明鉴,儿臣对此事确有些看法,不一定正确,还请父皇指正。李贞沉吟了一下,很是诚恳地回答道。

嗯,说罢,朕听着呢。李世民微微一笑,扬了下手,示意李贞直言。

父皇,圣人有云:人之初/性本善,然则荀子却云:人之初/性本恶,何对何错耶?儿臣以为皆对,也都不完全,人生一世,寻常人等皆以荣华富贵为目的,荫妻封子更是大佳,君子固有,然稀也,常人者众,由是可知,争着众,而礼让者少,这也正是历朝历代土地兼并无法避免之根由,且自我大唐开枝散叶以来,人口倍增而有余,争端渐起,恐非强制所能压下,父皇以为然否?李贞并没有急着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