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焚毁了孙皓的大片宫室。至于那些嫔妃宫女,因为他比王得的更多,所以只字没提。
第二奏章涉及到了具体的罪状,司马炎不得不下诏向王浑质询。王浑自然不会含糊,马上便回了一份奏章。
关于吴宫中的金银珠宝,王是这样解释的。战争开始后,孙皓巡视城防,吴军将士高喊着要誓死一战。孙皓很高兴,把金银珠宝全部赏赐给了那些吴军将士。结果那些吴军将士都是小人,拿了钱财却不替人卖命,纷纷作鸟兽散,跑了个一干二净。而他进城之后,连一两银子都没有见到。
至于放火,王更是矢口否认。说是孙皓投降之后,孙皓的手下趁乱哄抢了宫里的财物,连孙皓的嫔妃、宫女都抢走了,还放了一把火。幸亏他来得快,这才扑灭了火头。自己是消防队,不是纵火犯,请皇上明鉴!
两回合之后,老将军也明白了被动挨打终究不是良策,于是展开了反击,也给司马炎上了一份奏章。在奏章中,老将军直言,自己进城以后,派兵谨守宫门,严禁出入。反倒是王浑的部将周浚,刚刚接管了防务便迫不及待地冲进了吴宫。吴宫里的珍宝究竟去了哪里,只有受了王浑指使的周浚知道。当然,老将军这一次也很明智地没有提起孙皓的嫔妃、宫女。
王浑是司马炎的亲家,就算他纵容部下劫掠了吴宫中的珍宝,司马炎也不可能真的怪罪他,对于王反击的这份奏章自然不予理会。但是司马炎却被这两个老家伙的口水仗弄得烦不胜烦,便将马午找来询问,道:“当初的诏令究竟是何时送达王手中的?”
马午自然照实回答,又想起卫平对他的尊重,便加了一句,道:“王将军下令谨守宫门、严禁出入时,奴婢恰好在场。”
这一来,司马炎便倾向于相信王了,便挥手道:“此番灭吴,王当记首功,拜辅国大将军,领步军校尉,封襄阳县侯,食邑万户。”
…
事情以此本该结束,王浑却不肯收手,又派人上书一封,举报王烧毁了缴获的吴军战船一百五十多艘。
说实话,除了在作战过程中,王并没有主动烧毁过哪怕一艘战船,这纯粹是对他的污蔑。但是,王浑朝中亲朋众多,就连这样无中生有的事情,也有能为他摇旗呐喊。王无奈,只得打起悲情牌,又上表奏,说他出身微寒,却不幸得罪权贵,不敢回洛阳,主动请求罢官免爵。
要是司马炎把夺得灭吴首功的老将军都罢了官,难免落个鸟尽弓藏的评语,王这招以退为进却瞒不过司马炎。司马炎虽有些恼火,但起因是由王浑争功而起,他却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