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岳父大人的聘礼,还望岳父大人休嫌小婿鲁莽。”
贾充久为朝臣弹劾,之所以能够伫立不倒,全赖司马炎的信任。但他也深知自己屡次反对讨伐东吴,难免会惹司马炎不快。一旦失去司马炎的信任,他也就再无依仗。而卫平所献的计策,虽然并不会影响他反对伐吴的立场,却可以表明他也无时无刻不在为了伐吴大计而殚精竭虑。此计一出,自然可以博得司马炎的欢心,从而缓解许多危机。
想到这里,贾充也就没有再跟卫平客气,却又沉吟道:“西北边乱频呈,此时伐吴,恐难首尾兼顾!”
秦凉一带的胡人首领秃发树机能屡次反判,这也是诸多大臣反对讨伐东吴最重要的理由之一。就在刚刚,卫平还用这条理由劝说过卫。当然,从大方向上来说,卫平并不是反对伐吴,他只是从自己所记忆中的历史进程来推断,现在还没到伐吴的最佳时机。
对于贾充的担忧,卫平自然满口认同,躬身道:“所以,岳父大人的奏章不必提伐吴之事,只须劝皇上关注西北,皇上自然无暇东顾。”
“好个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计!”贾充大喜道,“贤婿,便由你来执笔,另修一封奏章,将此事禀明皇上!”
经过几年的休养生息,朝廷的实力的确有所增加,但要在西北和东南两线同时作战,肯定力有不逮。这样一来,他劝司马炎注重西北,就可以巧妙地回避了公开反对伐吴,却又能达到原先的目的。当然,前提是司马炎能够采纳他的建议。
卫平却皱眉道:“岳父大人,小婿才疏学浅,恐难担此重任。”
确实,让他誊抄一份奏章没有问题,但是让他另外拟草一份奏章,却是另外一回事了。
贾充也知道卫平还只是个十四岁的少年,虽然个子长得高,但便不代表他的文章也写得好,对他的推辞倒也没有生气,点了点头,道:“也罢。来人,传韩寿。”
听到“韩寿”两个字,卫平嘴角不由抽了抽,赶紧说道:“小婿欲往后堂拜见岳母,先行告退。”
因为卫平和贾午的婚事不宜公开,何况卫平前去拜见郭槐,也是为了表示孝心,贾充倒也没有在意,便轻轻点了点头,让卫平自去。贾充却不知道,卫平最大的原因却是不想跟韩寿碰面。毕竟那只香囊是卫平从韩寿手中敲诈来的,二人一旦碰面,很可能会闹将起来,双方都难免尴尬,还可能惹动贾充的杀机。当然,在贾充眼中已经认可了卫平这个女婿,到时候倒霉的肯定是韩寿。卫平可不想夺了他的妻子之后再夺了他的性命,那样的话,是不是有些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