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淮河线”。在这条线以南,年降水量超过了800毫米,气温也比北方稍高,冬天河流不结冰,到处是宽阔的河渠和湖荡,一派水乡风光,因此成为中国南方重要的“粮仓”。长江三角洲与太湖平原一带水乡特色最为突出,这里地势平坦,河网纵横,湖泊星罗棋布,成方连片的稻田与鱼塘、桑园、竹林、农舍,组成一幅江南鱼米乡的风光图画。当地人民利用水乡优势,发展灌溉,种植水稻,在湖荡中种植莲藕,养殖鱼虾。中国有句古语:“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江南富饶的水乡环境,造就了这里居民的灵秀与智慧。常青知道,自古江南多才,而在中国现代史上一批著名的文学家,如鲁迅、茅盾、郁达夫、叶圣陶等都出生在江浙水乡。他忽然在一刹那间,明白了为何宋室南渡后建都临安而沉醉于江南鱼米之乡,不思北伐的缘由。他心中慨叹,不知身处异时空的自己有无能力去改变这一历史。
老者冲着那群少女叫道:“娟娟呢,有啥人见过娟娟?”
一群少女相顾片刻,不久,一少女娇声道:“娟娟和伊的姐妹在右近处的一片荷塘,离此伐远。”
老者便操舟右转,约摸过了一盏茶的时间,拐到了一处较小的荷塘前。此处荷塘虽小,但朵朵荷花却分外清纯脱俗、楚楚动人,以娟娟为首的一群采莲少女三三两两的结伴倚在小舟里,为躲避猛烈的日光,恰在高及人头的花叶间小憩,不知谁带头开始了吟歌,曲韵与天水、荷叶相合,却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花底忽闻敲两桨,逡巡女伴来寻访。酒盏旋将荷叶当。莲舟荡,时时盏里生红浪。花气酒香清厮酿,花腮酒面红相向。醉倚绿荫眠一饷。惊起望,船头阁在沙滩上。”
常青也曾在20世纪读过诸多诗词文章,依稀记得她们所吟唱的正是北宋大文豪欧阳修(公元1007-1072年)的两首《渔家傲》中的一首。这些少女个个天真无邪、又不乏豪爽而顽皮的性格,更兼嗓音婉转柔美,端的是动人无比,令常青暗自惊叹不已。
老者待她们唱罢,唤道:“娟娟,娟娟,来。”
娟娟微微一怔,随即却看到了站在老者身边的常青,小脸又是莫名的一红。一旁的诸多姐妹见状,皆是掩嘴偷笑不以。
娟娟所在的小舟缓缓的靠了过去,与老者的小舟相接,老者让娟娟上了自己的小舟,从她手中接过了采莲的小篮,说道:“走,陪阿嗲去淀湖买些鲜鱼。”
娟娟虽不知究竟,仍是乖顺的点头同意了,并回头想那些姐妹道了别。
老者与常青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