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詹姆斯。库克的船长在他的航海日记中有这样的一段记载:那天他的助手从当地土人那儿买了条鱼,样子有些象翻车鱼,脑袋又大又长又丑陋,由于时间很晚了,所以只做了鱼肝和鱼子尝尝,但在早晨3点就发生了中毒症状,头昏脑涨,四肢麻木,另有一头猪则因吃了鱼内脏而死亡。这就是一次世界上最毒的有毒鱼--纹腹叉鼻鲀中毒的记载。这种鱼分布于红海和印度,太平洋海域,它的卵巢,肝,肠,皮肤,骨甚至血液中都含有一种神经毒素--鲀毒素。研究人员还发现:鲀毒素的毒力与生殖腺活性密切相关,在繁殖季节前达到高峰。如果在这个季节中不慎吃了这种鱼,2小时内就可能死亡。鲀中毒或称河豚中毒是海洋生物中毒中最剧烈的一种。
7.翻车豚
翻车鱼学名翻车豚,体高侧扁,头很小,吻圆钝。背鳍与臀鳍均为尖刀形,无腹鳍,鳍短小,圆形,尾鳍消失。背部为灰褐色,两侧为灰银色,腹部白色。
别名:英美地区称oceansunfish海洋太阳鱼、西班牙称月鱼、德国人称会游泳的头、日本人称曼波、台湾话叫鱼过。翻车鱼的拉丁名字叫做molamola,意思是millstone(重担)。而翻车鱼英文为Sunfish,则可能与它会上浮侧翻,在海上做日光浴的习性有关,因此又有人叫它“太阳鱼”。另外,其日文为Manbo,也就是现在台湾将它定名的”曼波鱼”。在台湾花莲外海可捕得前二者。
产地:翻车鱼遍布世界各大洋。
特征:体型外观呈椭圆扁平状,身型偏短而两侧肥厚,头小、嘴小,尾鳍也退化无尾柄,很短;没有腹鳍,但背鳍与臀鳍发达,且相对较高。体侧呈灰褐色、腹侧则呈银灰色。翻车鱼看上去就好像被人用刀切去了一半一样。因此,它的普通名称也叫头鱼。
特殊习性:常飘浮到水面晒太阳以提高体温。属大洋中、表层鱼类,随黑潮洄游靠岸,嗜食水母。
繁衍:翻车鱼既笨拙又不善游泳,常常被海洋中其它鱼类、海兽吃掉。而它不致于灭绝的原因是其所具有强大的生殖力,一条雌鱼一次可产三亿个卵,在海洋中堪称是最会生产的鱼类。
其它:翻车鱼主要是靠背鳍及臀鳍摆动来前进,所以游泳技术不佳且速度缓慢,很容易被定置渔网捕获。它生活在热带海洋中,身体周围常常附着许多发光动物,它一游动,身上的发光动物便会发出亮光,远看就像一轮明月,故又有“月亮鱼”之美名。翻车鱼这种头重脚轻的体型很适宜潜水,它常常潜到深海捕捉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