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往里面走。
虽然胡同里铺了青砖,但是路上时不时会有哪里流出来带着异味的水渍,厕所的气息也在热气腾腾的空气里蔓延很广。
墙壁上随处可见各种张贴的标语,还有用粉笔歪歪扭扭的禁止、咒骂的话。
“什么感想?”应晏侧头看着柯美虞脸上始终不落的讶异神色,忍不住问道。
“突然想起一句话来,要想富少生孩子多种树,”柯美虞微抿着唇,“凡事都过犹不及。”
应晏揉揉她的脑袋,“放心吧,咱们夏华挺过了最为艰苦困难时期,以后会越来越好的。”
柯美虞一愣,随即敲敲脑袋,也是她狭隘了,想象以后房价飞涨,在京都一平方米价格高得很。这些人要想过得轻松,完全可以买了房子,去二三线买大房子养老。
应晏带着她拐了好几个弯,才在一处院落门口停下来。
这里是个小四合院,却住了十来户人家。
“九爷!”一个穿着红色印纺织厂字迹背心的男子,正在院子里摆弄自行车,听到动静抬起头,高兴地连忙从水缸里舀水洗手,热情招呼他们进来坐。
他蹬蹬出门一阵吆喝,没多大会儿,一串青年跑了进来。
而且半小时内,院子里站满了……
甚至还有几个女同志背着个孩子,牵着个孩子!
柯美虞眨巴下眼睛看向应晏,这是几个儿时好伙伴?
不过这些年他们都有了自己的家,不管条件如何,至少养育他们的家人为人厚道,不曾苛待他们。而这些小伙儿子们,也有自己的工作,临时工也好、正式工也罢,起码能吃得上饭,人长得壮实,性格也颇为开朗爽快。
他们七嘴八舌上前说话,看到柯美虞都是极为敬重地喊嫂子。
吵闹儿一会儿,应晏一个手势,大家伙便不说话了。
今天是周天,多半的工人都休息,所以这次人来得比较齐。院子里其他住户在窗户里探头竖着耳朵听,好奇坐着那位到底是什么来路。
“这次寻大家来,是有事相托,”应晏神色严肃。
二十多个青年对视一眼,浑身都有些热血沸腾,似乎回到了昔日。
那时候应晏虽然年纪不大,但是他脑袋瓜聪明,鬼点子一个接着一个。
孤儿院里的孩子们有很多,然而管理人员只收组织拨下来的款项和福利,却很少惠及到孩子。来孤儿院领养的家庭,必须要交付一笔高额的保证金,因为这,很多没有孩子的人家望而却步。
而不管被领养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