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还不够看,轮不到进入刘祥的眼睛里。
也很正常。
毕竟刘祥现在可是荣誉封神,集合多次世锦赛冠军和两次奥运会冠军以及奥运会纪录于一身。
要不是世界纪录被打破了。
那真是变态。
不过刘祥自己对于自己已经很满意,上一枚伦敦的金牌,他愿意付出所谓的世界纪录来交换。
只要能拿到那一枚奥运会金牌。
他当真是什么都可做。
所以现在的舒本科夫这个级别的选手,他肯定不会去注意。
一句话……没空。
“第三道的大卫·奥利弗和第四道的理查德森就不用介绍了,关注短跨的朋友们应该都知道。也是刘祥的老对了。”
“这都是多次打破13秒的选手,是世界第一流的水平。奥利弗更是打开过12.90s。”
“这一般人是做不到的。”
镜头到了第五道。
“第五道是我国选手谢文君,也是刘祥的小师弟。成绩最好是去年奥运会创造的13.24s,这个成绩曾经让他击败对手,跻身奥运会决赛的行列。”
“他也是我们短跨历史上第二个能够在奥运会进入决赛的运动员。这个成绩很不错了,仅次于刘祥。不过荣誉虽然去年累积不错,进入了奥运会决赛圈,可到底还是年轻。”
“他的Pb在这里并不占便宜,前面介绍的每一个人都比他的Pb要高。”
“所以作为年轻选手,还是需要在钻石联赛的舞台上累积经验,争取成为更好的自己,成绩什么的先不要多想。”
这话说的好像在理。
但其实你想想看,同样年纪的刘祥,这个时候都已经是奥运会冠军了。甚至应该说那个时候的刘祥比他还要小一岁。
在运动场上。
90后。
已经不再是什么特别稚嫩特别小的小将。
最早的一批已经23岁。
只是说因为出成绩出的晚,也不是每个人都是刘祥那样的超级天才,才会给人一种还很年轻的感觉。
几乎所有人都是这么告诉他的。
你还年轻,上场的时候能累积经验就够了。包括孙海瓶也这么说,希望他不要压力太大,好好表现就行,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比你强,你不要有什么负担。
这话听起来当然很憋屈。
可你又找不出反驳的理由。
第六道米国选手瑞安·威尔逊,个人Pb13.0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