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电工程师沃森?瓦特利用无线电波在传播途中遇到金属物体则随即“反弹”的原理,把无线电探测原理变为一门实用技术。
1935年2月,在试验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之后的1935年5月份开始,沿英国漫长的海岸线陆续架起了高达70英尺的无线电天线,不分昼夜地对其领空实施了“密切关注”。1940年起正式装备使用,并以其缩写被命名为RADAR(雷达)。
此后,英国空军逐渐把雷达和战斗机的使用关系趋于合理、协调化。更为欣喜的是,它可以定位飞行在状态下的己方飞机,并引领至敌机出现的空域中。
至此,英国雷达观测员可以轻易观测到己方飞机和敌机出现的确切位置,即使进行调遣。
在2战空中预警方面,用雷达来起到实际效果的,英国可谓是第一家了。
但到此时为止,谁都未曾想到这么一个带有天线的“怪物”竟成为阻碍德国实现征服英国计划的最大障碍之一。
但更为令德国方面不曾预料到的是,英国情报部门已经设法截获并读取德国空军的无线电密码信件。
虽说当时尚未破解“英格玛”密码,但利用密码解读机“乌特拉”,把德国空军使用的密码体系给顺利破解殆尽。
情报方面的优势部分缓解了数量上劣势带来的麻烦,但皇家空军所面对的依旧是一场残酷的战争。
1940年6月后,在多佛海峡上空即将出现的一场空战却迟迟未能上演。
加之以来的是,英德双方的电子战、情报战、心理战、宣传战、口水战等混为一体的不列颠空战的前奏。
大不列颠空战共分为四个阶段。在1940年7月至10月不列颠之战的最关键阶段中,德军出动飞机共约4.6万架次,投弹约6万吨,被击落各型飞机1733架,被击伤943架,损失空勤人员约6000人。
英国空军损失飞机915架,飞行员414人,英德双方飞机损失比0.527:1,飞行员损失比0.069:1。
尤其悲壮的是英军通过破译德军的最高机密——埃尼格玛密码机,事先已经确切掌握了德军的空袭计划。
但是为了不让德军察觉这一“超级秘密”,英国战时内阁首相丘吉尔决定一切照常,既不增加考文垂的防空力量,也不提前发出警报疏散平民!(丘吉尔真是歹毒。)
当晚,德军共出动449架亨克尔——111轰炸机,由于德军使用了代号为“X-蜡膏”的无线电导航技术,轰炸非常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