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李珲已经结束致辞退到大殿一旁,刚满束发之龄的他以最恭敬的姿势尽可能挺胸肃立,希望能给宗主国留下一个好印象。尽管没能见到帝国首相是个不小的遗憾,李珲自认方才的表现还是无可挑剔的。他稍稍放松心情,有些自豪甚至骄傲地看着依次进殿的藩国使臣。作为唯一得到华夏文明承认的“知礼乐之国”、同时也是帝国最忠实的追随者,朝鲜得以独居诸蕃之首。汉城贡单上最重要的两项进献——兵员和宫女——正是这一特权地位的具体表现。
藩国使臣们按照尊卑次序依次进殿。礼官手端的玉盘中一卷卷的礼单堆得老高:暹罗进献的白象、宝石、珊瑚;占城奉贡的犀角、象牙、昆仑奴;真腊土产的胡椒、苏木、沉香……各国竞献珍奇方物,仿佛在争相表明对帝国的忠诚。
“注意到了吗?今年正旦藩国贺使来得特别多,礼物也格外丰厚。”于庆丰以仅能耳闻的声音对慕容信光说道:“就说暹罗,循例应该三年一贡,可他们的使者去年才来过,贡礼也比去年多了一半。”
“也许是因为我们在南天竺的胜利。”慕容信光压低声音答道:“这不算什么,人们总是乐于站在胜利者一边。不过说实话,这些贡物大多是供内府所用的奢侈品,赏赐和回礼却要从礼部预算中支出,要是能够省下这笔开支……”
于庆丰有些好笑地摇摇头,“你就别在这上面计较了,皇室内帑每年不过百来万银币,维持日常的开支用度已经很是勉强。要真把皇上穷得连打赏宫女中官都要写白条的地步,内阁的颜面上也不好看。”
“都是为了这点颜面。”慕容信光朝着大殿中央一努嘴:“你看看人家蒙古国进贡的岁礼:骏马三百匹,白驼一百峰,牛羊各五百头。虽然论价值不过万余银,实用性可比那些珍奇宝贝强多了。”
“得了,他们也就这点东西值钱。”于庆丰不以为然道:“如今帝国废除了贡市制度,回赏使者的财物往往不及贡礼本身的价值。再加上边市大开,与各藩国间的日常贸易与日俱增,岁贡本身的经济意义早已不复存在。礼品的价值也就成了衡量政治忠诚的标准而已。”
“应该说……表现忠诚的标准而已。”慕容信光望向大殿入口处,带着嘲讽的语气说道。
于庆丰顺着刑部侍郎的目光看了过去,正巧看到一名身着和服木屐的矮胖中年男子走入大殿。他皂色外褂上绣着暗金色的菊之章徽记,步履持重缓慢,双手捧着一卷枫木芯的丝绸卷轴,身后并排紧跟着四名随从,除了家徽图样外装束打扮一模一样。那使者面朝正北一个深拜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