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 愿嫁汉家郎(2 / 4)

明朝第一猛人 梁方阳 3296 字 2021-06-08

是吴虎平新学的,唱得有些结结巴巴。不过听得出来这支歌曲曲调悠扬,歌词质朴,并非新创,应该流传很久了。

朱由诚心中一动,大明的民族政策包容并蓄,各民族平等地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事实证明。这种政策是非常成功的。许多少数民族都在逐渐汉化,慢慢地接受先进的生活方式,从深山老林搬出来,享受大明的繁荣与富足。而后世的少数民族政策,又是高考加分。又是允许二胎,各种优惠,让汉人完全抬不起头来,纷纷找各种借口修改民族成分,甚至生造出并不存在的少数民族,比如四川有个县集体加入夜郎族,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而这种民族政策似乎在促进民族团结方面并没有太大的作用,反而增加了民族隔阂,加了民族分裂。有人评论后世,叫做五毒(独)倶全。

不过,他觉得渐进式的汉化太慢,打算把如今的政策改一下,加夷人的汉化。自从万历十七年以来,夷人越来越过分了,先有杨应龙的播州之乱,后有奢崇明的永宁之乱,现在又多了安邦彦的水西之乱。看来,不修理修理夷人,他真把大明的宽容当作无能。

想到这里,朱由诚点点头,同意了吴虎平的建议。

吴虎平走出帅帐,不一会儿带进四五十个夷族小伙子。

小伙子们一进帅帐,便全部跪在地上,感谢朱由诚收留他们。

朱由诚笑道:“不是收留,锦衣卫从不收留无能之辈。你们暂时加入锦衣卫,比照新兵标准放军饷。等贵州之乱平息,我会进行考核,体智兼备的人,锦衣卫欢迎你。如果考核没有通过,我也会把你们推荐给贵州总兵,同样也能为保卫大明作出贡献。”

夷人们站起身来,有意无意地展示了一下身上的肌肉。

朱由诚也站起身来,似是无意地抓起旁边的一支铁枪,双手一较力,铁枪竟然弯成了一个圆环。然后,他又一用力,轻轻松松又把铁枪扳直了。

夷人们惊呆了,想不到这位文文静静的相公居然有这么大的力气。

朱由诚笑道:“你们这么热诚,前来投军,本官不能没有表示。来人哪,拿五十套汉服过来,给这些夷人换上。”

给夷人换衣服,这是朱由诚突然冒出来的想法。这次轻装上阵,哪里带得了那么多衣服。但侍卫久在朱由诚身边,马上会意,去各个锦衣卫士兵那里收购汉服。一柱香的功夫,汉服已经备齐。

夷人一愣,用询问的眼神看着吴虎平。吴虎平略一思索,便已然明白了朱由诚的意思。

这是投名状啊。所谓的投名状是加入一个集团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