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猛然醒悟,他自己属于高消费人群,所以结帐都是以银币为单位结算,可是街面上的小商小贩,市井百姓可没有他那么阔,都是钱,厘银子或者干脆以铜板为单位计算。而现在银子不能作为货币使用,百姓们只能用银币和铜板计算。结果往往出现这种情况,出门购物时,钱包扁扁,可是购物回来,钱包却变得鼓鼓囊囊的。原因很简单,出门银币,回来铜板。看来,在这铜板和银币之间得加上辅币,比如5铜板、1o铜板、2o铜板、5o铜板、1oo铜板、2oo铜板、5oo铜板,这样,百姓购物就方便多了。这件事,回京后告诉魏忠贤,让他去办。
朱由诚看看手上缺了一口的烧饼,想到如果现在把嘴里正在嚼着的烧饼吐出来,大概也安不回去。怎么办呢?朱由诚无奈地想到,那只有写欠条了。唉,别人都是穷写欠条,我却是富写欠条,这是什么世道啊。
朱由诚让亲兵给他拿来纸笔,刷刷点点写了一张1o文钱的欠条,然后盖上自己的大印。
老汉拿着欠条,激动得手都抖了,连摊子也不顾,就跑了。
朱由诚不由暗自奇怪,这老汉也真是的,难道当债主的感觉就那么好?可以让他连油饼摊也不要了?
其实他不知道,他的字在市场上可以说是一字千金。他的字很漂亮,平时又不喜欢到处题诗,所以流传于世的字很少,俗话说,物以稀为贵,他的字一般都是以十枚银币起价。
老汉虽然是个做油饼的,但他儿子却是书生,曾经提到过一次状元郎朱由诚字贴的价格,谁知老汉却记下了这件事情。现在他手上有了朱由诚的欠条,那还不了呀。
离开油饼摊,朱由诚回到军营,让人把马车包好,又给锦衣卫士兵每人配了一件用来挡雨的蓑衣。蓑衣不用买,山海关里有的是。一切准备停当,朱由诚率部离开了山海关。
山海关距北京有六百多里,本来以锦衣卫西镇抚司的度,六天足矣,但朱由诚却足足走了十天,没办法,围观的人太多了。大明自成祖以来,一次歼灭异族士兵达三万以上的战争实在是太少了,人人都希望看看究竟是哪员大将取得这么辉煌的胜利。
朱由诚也不着急,任由百姓围观他的车队。百姓们看着堆积如山的十五车人头,都是目瞪口呆,出阵阵惊叹。
他们之前不是没有怀疑,因为古代战报的水份太多,比如说斩无数,最后呈上的级可能只有几十个;比中说中炮者尽皆糜烂,也就是说,连级也没有。如果把那些战报加起来,关外的建奴早就绝种了。锦衣卫的捷报传来,百姓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