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决绝,都让很多人相信此文就是出自蜀相之手笔。
因为对这件事的好奇,我一直在关心我爹是否写了表文,总想着他什么时候要是写了,拿出来看看,也好还原一下历史真相。
所谓功夫不负有些人,十月底的时候,我探得我爹果然准备上表刘禅,二次北伐。
为了看那篇表文,我特别晚上熬夜到他入睡以后,端着盏不怎么亮的油灯,像做贼似的轻手轻脚地跑到书房,进去找那篇表文。
其实在那个年代,偷看呈给皇帝的表文,是可判杀头的重罪,不过仗着刘禅不会对我怎么样,我想他也不介意我先看一下。
我在屋内找了一会儿,才在一个壁龛内找到那篇表文。
因为不太敢点大灯,所以我仍然只能凑着这我端来的那盏小灯,眯着眼睛看起来。
“先帝深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子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托臣而弗疑也。……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对于《后出师表》,因为存在争议,所以不像《前出师表》那样,是中学必背篇目之一,因此我不可能熟悉到能背出来。但我也了解这篇是以“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开篇,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结尾,中间列举了六条“此臣之未解”的出兵理由。
我在灯光下把这篇东西读了两遍,循着记忆里面的痕迹,觉得怎么看都是后世读到的那篇。可是,既然的确是我爹所作,为什么会产生争议呢?难道仅仅是因为陈寿没有收录在《三国志》和另辟的诸葛亮文集里面吗?
我正在纳闷,突然闻到一股烧焦的味道,抬眼一看,发现因为我对油灯凑得太近,折子竟然烧了起来。那丝质的东西一点就着,我拍都来不及,虽然一拍就灭了,但是奏折俨然已经烧掉了一个角。
这样的奏折绝对不能呈上去。我心里哀叹一声,怪自己太粗心大意。唯今之计,只有再抄一份,我能模仿我爹的字到九成,要瞒过我爹是不可能,但其他人估计没太大问题。
要写字就不能用小灯了,于是只能挑亮大灯,拿出一边没写过的空折子,把那本被烧过的拿过来誊写一遍。好在篇幅不是太长,所以没用太多时间便大功告成。
我抖了抖奏表,心里有点沾沾自喜,能冒充诸葛亮给刘禅上表,还是千古名篇,虽然只是抄写一下,但还是够让我骄傲。我正呼呼地吹着墨迹,突然门被推开了,我爹踏了进来,我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