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已经废弃已久的道观也不是什么大事,但问题是这座道观后来和一个赫赫有名的历史人物联系了起来,于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大过年的,这僻壤之地引来了我们这批记者围观。
说起来,这件事颇有神奇色彩。
三个月前,有几个川大的生物系研究生到附近做考察,不知道是工作得太认真太忘我,还是几个年轻人在一起比较容易起兴,到了快要天黑的时候,几个人还耽误在半山腰。可能是当时大家都比较心急下山,所以没什么经验的他们做了一件很危险的事情:抄近路下山。
好在他们运气不错,走了没多久,竟然发现山里面有一座已经废弃了的道观,观前灌木参差杂草丛生,要不是他们其中一个人走过附近的时候,被那已经爬满绿藤的石桩子撞了一下,他们也不会发现这个地方。
当时天几乎已经黑了,他们虽然都带着手电筒,却也不怎么敢在这种环境下再找路,几个人商量下来,最后决定还是在这道观里面挨过一夜。
那个道观已经破落不堪,看不出是什么时候被遗弃的了,观外的墙壁和顶上都爬满了攀藤植物,那外墙更是一副一刮风就会倒下的样子。幸好道观里面还算好点,地方看上去似乎也并不小,于是他们草草理了块地方坐下,却也不敢睡着,背靠背靠着。虽然是冬天,他们仍然怕这山里有什么野生土特产来围观他们。
半夜的时候,其中一个男生起来上厕所,也不知道他什么兴致,上着上着开始打起手电筒看那道观中一根柱子,没过多久,那男生兴奋地跑回来,告诉众人,他有重大发现,于是开始口沫横飞起来。
原来,那男生在少年时期练过毛笔字,宋徽宗的瘦金体,刚才看见那柱子上刻着字,就随便看了一下,结果发现那字体虽然不是瘦金体,却异常眼熟,于是便认真检阅起来。后来他突然想到,那字越看越像诸葛孔明的字。
没错,就是诸葛孔明,那个三国时期的蜀汉名相。
而那男生之所以觉得眼熟,因为当初他在练字的时候,曾听人说过,宋徽宗非常喜欢诸葛孔明的书法作品,可因为诸葛亮不是以书法出名的,所以成品非常少,而宋徽宗每每得到他的真迹时,总是“必玩之”。因此那个男生很好奇,让宋徽宗推崇的作品,会是怎么样的。
那之后他找过很多诸葛亮书法的拓本来看,也细细研究过,可他万万没有想过,竟然在这个时候会派上用处。
第二天他们回到当地,立刻把这件事通过学校报告给了相关部门,于是上面便派了人去调查,把样本带回后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