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总医院原本是没有女护士的,前些年李鸿章的宠妾丁香夫人病重,到处寻访名医却全无效用,李鸿章无奈之下,就萌生了请个洋人医生看看的想法,可男女授受不亲,洋医生治病可不会弄什么悬丝诊脉之类的把戏。
美国驻天津领事帮李鸿章找了个美国女医生给丁香夫人看病,别说,这个洋人医生的医术确实高明,三下五除二药到病除。
李鸿章大喜过望,北洋总医院从此也以西医为主,辅以中医道药、针灸,后来李鸿章又突发奇想,这个医院还可以给北洋官员的眷属看病,可是都是男人护理确实不妥。李鸿章的心腹伍廷芳就从广东一带招募了一批女护士。这些女护士心细、手巧,渐渐就抢了男护士的饭碗,从此以后北洋总医院就形成了男医生、女护士的格局。
广东开埠最早,风气和内地大不相同,这些女护士大部分都是洋务官员和买办家的闺女,绝大部分上过教会学校或者是女校。她们来北洋总医院干个两、三年,也不过就是出来见见世面,省的将来嫁人以后,陪着丈夫出席各种场合的时候,见个男人就不会说话了,给婆家丢人现眼。这些女孩性格都比较开朗,不至于像所谓贞洁烈女一样,被男人碰一下胳膊就自己砍了手臂,更不会因为男人说两句调笑的话就回家上吊。
如果按照二十一世纪的标准,这些女护士无疑还是相当保守的,但是在这个年月就算是开放的让普通人咂舌了。
北洋总医院占地面积不小,病床足有三百多张,医生上百,护士更是两百多,而病人则少的可怜,这些人闲得无聊,难得见个生面孔。普通老百姓连门都进不来,而这个年头的官员又有几个是信西医的?王天纵等一百多个伤兵来了以后,基本上两个护士照顾一个人,想不熟悉都难。
王天纵对这个年头通行的繁体字,属于勉强能看懂,但是却不会写,所以写文章,只能用英文,所幸北洋水师学堂的主课就是英文,毕业生大部分中文都不如英文,也勉强能蒙混过去,不会让人觉得费解。
繁体字都认不全,更别说用文言写文章了,如果通篇的大白话,报社的编辑估摸着看都不看就给扔纸篓里了,所以王天纵还要厚着脸皮请护士小姐帮忙给翻成文言,再投递到各家报馆。
这些护士闲的难受,也乐的帮忙,但是忙不是白帮的,得给她们讲故事和外面的趣闻,她们才肯卖力。
王天纵搜肠刮肚给她们讲故事,结果讲的故事人家都不爱听,唯独是对《鬼吹灯》情有独钟。尤其是这位讲话里带着些许江南口音的盛护士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