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两白旗曾与武毅军、澳洲军直接作战过,深悉面对这种活力强大到夸张的对手,绝不能正面御敌。满清仰仗的,唯有骑兵部队短期内的高速移动能力。正面吸引。快速穿插迂回到其后方,袭击补给线,生生将对方拖垮。
问题是现在孙传庭根本就不给他机会。随着广武军的推进,孙传庭身后但凡是要道、重镇,总会稀稀拉拉地出现一些水泥构筑的堡垒。这些堡垒不大,顶多屯驻上十几、二十号兵。但迂回的两白旗根本就没什么攻坚手段,面对这种乌龟壳除了丢下几十具尸体,再也没有别的作为了。
每每遇到这种情况,迂回的两白旗骑兵只能绕道。但凡是与之纠缠太久,就有被周遭增援部队围歼的危险。这么绕来绕去的,再也没了偷袭的突然xing。前方等待他们的不是更大的埋伏圈,就是火力比运输物资还多的运输大队。
先后损失了几支偷袭部队后。多尔衮无奈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孙传庭一点点地将阵线推进。这对多尔衮来说就是一种折磨,庞大的心理压力不止作用在他这个主帅身上,军中士气消失殆尽,他很怀疑数年前纵横无敌手的八旗勇士一个月后还有没有勇气迎击孙传庭。
同样作为沙场宿将。临场指挥能力一直都是何腾蛟的短板。但这并不妨碍坐镇后方的何腾蛟看清楚眼前的战局,就如同邵北等人对其的评价。何腾蛟也许不是一个合格的将领,合格的主帅,但肯定是一流的参谋。
东部战线的明军从两个锐利的箭头慢慢拉平,平均到每公里的长度,甚至都不到一个百人队。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意味着薄弱环节过多,满清如果以此为突破点,东线明军的补给线将遭受难以估量的损失。
所以在一6si九年的最后一天,坐镇淮安的何腾蛟先是上书朝廷,称‘进军过速,恐有不妥’。紧跟着何腾蛟对两位爱将,徐世程与朱成功同时发布了jing告。建议其放缓进军速度,保障补给线安全……是的,是jing告,是提议,但就不是命令。
大病痊愈之后,何腾蛟已经渐渐失去了对军队的控制。大胜关下何老将军拙劣的表演,甚至连普通士卒都不耻。所以更多的时候,何腾蛟只是军官们眼中的挡箭牌而已。脸面上满是尊重,实际上对其一切命令阳奉yin违。以至于何腾蛟要在武毅军内推行军令,还要致电朝廷,请了旨意才行。
这次也不例外。徐世程、朱成功先后回电,礼貌地驳斥了何腾蛟的判断。认为běijing的满清勋贵都忙着打包行李,随时准备跑路,哪儿还有心思反戈一击,放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