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惊天内幕传来,敌军之所以能突破大祁防线,皆是因为祁军中有判将暗自投敌,与敌军勾结之故。而此人,就是当时的义英将军。此消息一出,举国哗然。自然当时也有很多人并不相信,誓死追随义英将军
。只是一个个铁证被揭发,甚至还有其麾下将军作证,到底是真是假愈发扑朔迷离。后来发生了一件令人震惊的事,这也是导致纳兰将军府一息灰飞烟灭的主要原因。”
萧清问,“究竟发生了何事?”
朱钧面色微沉,“当时的义英将军亲自承认自己叛敌,并以死谢罪,自刎于府中。此事一出,朝野上下一片沸然。有人坚持说义英将军是被人冤枉的,还有些人对整个纳兰府充满怨愤,认为是义英将军才导致大祁战火连连,数人丧命。两种极端让民众情绪激化,事态越演越烈。刑部与大理寺经过一个月调查,最终人证物证确凿,陛下亲下御旨,将纳兰府全部人入狱,相关人等一并获罪。当时受牵连者无数,正所谓帝王一怒,伏尸百万。此案前前后后共历经了数月才平息下来,后来便甚少人再提起。”
萧清沉默,须臾问道,“那么当时支持义英将军的人呢?”
朱钧道,“当时经过官府严酷镇压,原本支持义英将军的人也越来越少,逐渐四分五裂。只是。。。”
“只是什么?”
“其实具体的我也并不清楚,只听传闻当时有位少将军拼死为义英将军鸣冤。后来在义英将军死后,其府所有家丁全部入狱,这少将军甚至独闯天牢劫人,但终归力量有限,还是被官兵发现,不仅丢了官职,还被关入了大牢。后来此人被发配到了千里外的苦寒之地,再无音讯。”
萧清若有所思,随即道,“邱大人,我想知道此人现在如何了,能否派人去打听一下?”
邱石鸿道,“没有必要,此人在十几年前就已经死了。”
“死了?怎么死的?”
“在流放途中被人杀害,尸骨无存。只留下了一对母子,被官兵送至了苦寒之地为奴。”
萧清皱眉,“母子?”
“对,那位将军的发妻和独子,但据闻过了没多久,他们便死在了苦寒之地。究竟是如何死的,老夫就不清楚了。但想来那地方苦寒怕是常人无法承受的,死了倒也算解脱。”
才子一案的犯人明显不是泛泛之辈,亦对朝廷有着强烈仇恨。再加上昨晚她分析的种种,或许犯人与当年这位少将军有关联?
“邱大人,还有一事我想拜托你,能否告诉我当年义英将军的府宅在城中何处?”